越剧传奇人物 袁雪芬过世

在中共建政主演「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祝英台》,引发香港邵氏公司跟进拍摄同名黄梅调电影,从而在两岸三地带动半世纪以上的梁祝风潮大陆传奇越剧大师袁雪芬本月19日撒手人圜,享年89岁。

新越剧创始和实践者

袁雪芬被誉为新越剧的创始者和实践者。105年的越剧史,袁雪芬参与了78年。在她和同侪致力下,越剧如今在大陆是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戏种。中共建政后,袁雪芬和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被选为中国戏曲界的4位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也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与开国大典。袁雪芬所创立的「袁派」以委婉缠绵、韵味醇厚著称,由于她对越剧的贡献,生前被上海剧院聘为荣誉院长

越剧于20世纪初期发源于浙江农村的「小歌班」。袁雪芬因家贫,11岁加入越剧班,很快走红。到了40年代,她和一群同侪(被称为「越剧十姊妹」)发动越剧改革,把崭新的戏剧型式元素加入传统戏曲中,并结合当代社会题材,包括把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演出大获成功,从此竖立新越剧的里程碑

为梁祝加化蝶段落

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早在越剧前身小歌班时期就有《十八相送》、《楼台会》两折,1919年发展成越剧大戏《梁山伯》。1945年,袁雪芬与另一位名家范瑞娟合作,演出初步整理的《新梁祝哀史》。1950年,上海越剧院排演该剧,首度加入末尾「化蝶」的段落,并成为中共建国2周年国庆的观赏节目,从此名声大噪。

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新中国彩色电影,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范瑞娟扮演梁山伯,祝英台由袁雪芬饰演,创下新中国电影卖座纪录,更成为后来李翰祥为香港邵氏拍摄黄梅调版的范本与灵感。

然而,尽管在戏曲界拥有重要贡献与地位,袁雪芬在文革时期仍遭整肃批斗,被隔离关押长达7年。她被抓走的18天前刚生下小儿子。据说她个性强硬,被批斗时从不求饶掉泪。尽管身处五花八门的表演界,她给自己定下的行事规矩是:不许闲人后台,不唱堂会,不拜客,布衫素食,不参加任何应酬。在去世前,她给自己准备了一套素白衣裤和平时爱穿的白衬衫遗嘱内容十分简单,只交代3个儿子葬礼务必从简,并将她的骨灰撒入与故乡曹娥江一水相连的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