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相对更受关注?《环时》:西方议会是政党较劲场合「两会是讨论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
大陆全国两会3日登场,各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陆续抵达北京参加会议,相关报导也抢占媒体版面。《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两会在中国社会受到的关注「远比西方国家的议会会议要高得多」,原因可能是「西方议会是不同政党和力量打架、较劲的地方」,但两会则是「讨论和动员做什么事以及如何把它们做好的地方」,后者离老百姓的关切「显然要近得多」。
社评表示,西方舆论「总认为他们的议会体现了真正的民主」,实际上「这关系到对民主本质和目标的认识」,尤其对抗和竞争作为西式民主的形式「逐渐脱离了它的使命」,进而带动西式民主的不断极化。反观中国的两会一直牢牢锁定制定当年任务,商讨完成那些任务的办法,以及把中国各种问题集中摆出来促进解决,这些都是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当务之急。
社评强调,笃信民主就该通过对抗把分权、制衡推向极致的人「总觉得中国的两会不过瘾」,关心经济发展和各种社会福利进步的人「最期待两会能传出利好消息并带给人们对这一年更多的希望」,这是无法调和的两种思路,至于哪一种做法更有效率,检视一段长时间中西方的发展对比「是最准确的衡量尺度」。
社评提到,中国两会1959年开始同步举行,文革时期一度停开,1978年开始恢复,改革开放期间则是两会机制运行的高峰期,至于在后一段的40年时间当中,两会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产生的实际效果都对这种民主制度带来加分作用;每年的两会都会触及大量问题,其中舆论关切的程度将在会议上的讨论以及与社会的互动中体现出来,两会「不会躲焦点问题也没处躲」。
▼2019两会政协大会「部长通道」。
社评指出,西方的经验只能做参考,中国的政治制度「绝不能与它对标」,如果拿西式民主做示范「只会把自己搞成四不像」;中国必须遵循民主与法治的实际效果,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要的是对中国人民福祉产生最好作用的制度,并且按照这一原则不断完善。
《环球时报》补充说明,不与西方制度对标「是指不能照抄照搬」,但不意味着把中国的制度建立在西方制度的对立面;中国同样强调民主和法治,但不是虚晃一枪的口号,而是需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认真加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环球时报》总结表示,中国近年来一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作为国家政治经济运行的根本指南,例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它的体现」,至于中国人会过得越来越好的概念,这种好的含义越来越全面和现代化,几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运行自带的理念和目标;今年的两会势必会对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展开筹划,拿出相关决定和解决办法,这样的相关性是执政党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中国政治体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