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也爱「暴食」亮度增百倍! 吸积过程像奶精滴咖啡

恒星形成吸积过程像「奶精滴进咖啡」。(图/取自中央研究天文所)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过去的天文学家认为,恒星从气体尘埃云中形成的过程,应是持续缓慢且平稳的「吸积」,不过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员高见道弘欧南天文台博士后研究员吕浩宇等研究团队则发现,除「吸积」之外,还会发生突然且「猛烈的质量喂食」,过程中恒星的亮度还会在短时间内较平时增加至少一百倍。

过去认为恒星形成过程中除吸积长大,不过这「暴食现象首见在观测猎户座FU(FU Orionis)原恒星, FU Orionis爆发是指恒星形成的过程中,恒星亮度还会大量增加,目前只有十余个原恒星被观测到发生类似现象,该团队针对其中一种可能的FU Orionis爆发机制做了大量深入研究,根据他们的理论,是拱星气体与尘埃间的引力导致这种复杂结构,「看起来就像奶精滴进咖啡中。」

该团队借由装设在Subaru望远镜上的「偏极化日冕造影仪」观测,取得新生恒星周围物质复杂结构的影像,发现这些复杂结构是引发新生恒星剧烈生长关键,同时可能与行星形成相关,可以看到四个里面有三个长着奇怪的尾巴,其中一个带有旋臂结构,可能跟恒星周围的物质流向有关,另一个则有许多「突刺」结构,推测是爆发过程中吹出的恒星风改变了拱星物质中气体与尘埃的分布而形成的。

总之,观测结果和过去认为的「平稳而连续」特性毫不相似。 此研究成果,已经在今年(2016)2月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进展期刊(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