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流浪者计划超佛心!她「只用一张PPT」6分钟泪崩回溯旅程

云门第14届流浪计划之一陈亦琳,当时前往泰国小岛生态村寻找永续发展借镜,但分享会当天把PPT删到只剩一张,演说内容却超动人。(图/陈亦琳提供)

记者林育绫/新北报导

你听过云门的「流浪者计划」吗?能够给自己至少60天踏上旅途,还有人资助旅费,是许多青年争相申请的梦想计划。4日举办第14届分享会时,有讲者透露原本很焦虑,不知道如何把2个月旅程浓缩成6分钟讲完,也想证明自己的出走有成果、有价值,没想到主办单位却说「这趟旅程没有一定要你完成什么」,不用当成论文报告,甚至不完全关于这个计划也没关系,在乎的是透过旅程思考真实的自己,让她震惊又迷惘直说「超佛心」,也决定换掉原本做的简报,最后仅剩一张PPT,泪崩回溯关于旅程的前后,感动在场人们。而此次参与的流浪者不约而同提到,其实旅程最难的不是为了完成什么,而是「面对自己」,甚至很多人是在计划结束之后发现「旅程才正式开始」。

云门创办人林怀民先生因为曾经在年轻时流浪过,深知停下脚步、探索不同的世界、跟自己和他人对话,并从旅途中获得启发与养分,对创作者或社会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2004年开始提供「流浪者计划奖助金」,资助并鼓励45岁以下青年「去流浪」,14年来已奖助138位,参加者必须单独完成至少60天的亚洲国家旅行

昨(4日)举办第14届分享会时,共有9位参与的流浪者发表分享,包括青年魔术师剧场演员、自由潜水教练纹身工作者、独立记者、编舞家、永续生态旅游设计者⋯等,他们各自选定不同的目的地展开流浪,至少为期2个月,只是每人只有6分钟的演讲时间。

▲陈亦琳临时更换分享内容,最后只剩这张PPT。(图/记者林育绫摄)

流浪者之一陈亦琳提到,原本在分享会前真的很焦虑,也有些过度用力想证明这趟出走很有价值,本来准备的内容也都围绕在当初的计划,「探访泰国南部小岛与北部生态村」,希望作为离岛发展的借镜。没想到主办单位却说,「流浪者计划只是希望参与者能透过这趟旅程想一想,没有一定要完成什么,就算不完全关于这个计划也没关系,这不是政府的计划,不用像论文报告,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带给妳什么改变,甚至还没想清楚也可以。」

她听完后感到非常震惊又意外,同时也坦承很迷惘,「因为通常一个单位给你经费,都是希望看到什么KPI,对这个社会有个什么贡献,一定要很有意义跟价值。流浪者计划在乎的却完全不是这些,而是真实的我们自己——但我原本以为那些,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会在乎。」

像是太渴望讨好他人,却被看破手脚。陈亦琳决定临时更换分享的内容,原本做好正经八百的简报也全部抽掉,最后只剩下一张黑底白字的PPT,在这6分钟回溯了这趟旅程的前后,不只是那2个月,还包括过去从未公开说的事、行前面临的重大变故⋯等,让她忍不住说到泪崩,这些内容连结了她的过去、现在、未来,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而分享,而是「完全对自己诚实」。

后来她也体悟到,「其实不需要证明自己做这些有价值,只要做这些是出于爱,出于自己的选择。」而在预演时听完大家的分享后,也发觉流浪者计划「真的是一个很特别、很佛的计划,包容性也太强了!」

《ETtoday新闻云》记者后来询问主办单位也证实,此计划不会勉强流浪者「做出成果」、「为表现而表现」,否则就违背当初林怀民先生的计划创立初衷了。

▲陈亦琳后来也透过书写,回溯自己的过去、流浪者计划、现在。(图/记者林育绫摄)

每位流浪者都十分独特,有些人选定印度、东南亚国家,也有人回到自己的家乡部落,每人都很诚实说出自己面对旅程的恐惧、害怕、未知;而他们都不约而同改变了原本的旅途计划,也不约而同发现,「流浪者计划最困难的不是完成什么,而是真实面对自己。」

甚至有参与者坦承,几年前曾经送交「自以为很完美的计划书」却没入选,放弃之后这次被老婆逼着去,还对评审承认「其实我没有一定要去」,竟然就入选了。许多流浪者也提到,当停下来、慢下来后才能和自己好好对话,也才能往下一个方向前进,而且「这趟旅程是从流浪结束之后才真正开始!」

▲第14届「流浪者计划」分享会主办方&流浪者大合照。(图/邱承汉摄影/云门提供)

目前2019年的参与者进行中,而2020年「流浪者计划」,云门将于5月中旬至7月15日开放征件,45岁以下,热爱文学音乐表演艺术影像美术创作,或有志从事公共服务城乡发展、人道关怀文史工作⋯等社会工作者皆可提出申请

*备注:由于陈亦琳在分享会的部分内容涉及隐私,记者为尊重及保护当事人所在意之事,暂时不公开详细内容,待日后讨论沟通,若有可行方式再与读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