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廖万坚/少年仔,等一等再念大学,好吗?
▲年轻人在经过职场历练后,更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图/记者陈明仁摄)
前几天教育部提出了「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帐户」的政策,更直白的说,就是教育部要让正值青春年华、甫踏出高中职校园的莘莘学子们,在除了继续读大学的选择之外,还可以有就业、生活体验等更多的方向可以前进,不一定要一路读书读到底。
对此,教育部规划高中职毕业生可以自行提案,计划让自己先投入职场体验,或者在国内外壮游、担任志工。若是高中职毕业生计划先投入职场体验,政府会协助媒合优质工作机会,并与雇主每月固定存入1万元的教育基金,如此一来当这批年轻人想回到大学读书进修时,便可以有一笔教育基金,不必担忧就学贷款的问题,二来在职场体验过后,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同时,教育部也将提出相关回流大学念书的配套措施。
这样的政策引发热烈的讨论,有的人支持年轻人可以更认识自己,有的人则担忧没有学历的年轻人容易遭到资方欺压。不论有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想办法克服,让年轻人有更多人生体验的重要性,我认为已经超越了其他的问题。
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政策?
鼓励年轻人不急着读大学的构想,是小英总统在今年2月走访彰化传统产业时抛出来的,目的是希望年轻人在经过职场历练后,能更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台湾过往高教扩张、产学落差以及填鸭式教育,导致现今的年轻学子面临学用落差、不知为何而读书的情况。
年轻学子以为进了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就业机会,殊不知现今学界与产业脱勾,使得社会新鲜人找工作时,常有着学非所用的困扰,不仅枉费自己的四年青春,企业主也头疼人才还要重新训练。
而对于没有进入理想大学,或是早早知道自己成绩不如人、只是陪公子念书的年轻学子来说,中小学填鸭式的教育可能早已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热忱,到学校上课变得只是一种例行事务,早上7点20开机,傍晚5点关机,过程中收获不多、甚至一无所获,只让成绩恣意决定自己进什么大学什么科系,之后除了鸭子继续听雷,还得打工赚生活费、申请学贷缴注册费。
▲对喜欢从实做中学的孩子,不急着上大学也是种人生的转机。(图/记者季相儒摄)
现今年轻人除了穷忙,还面临着「假读」──假装自己在读书、假装自己读的书对未来有帮助的窘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些人会认为读书应该要一鼓作气,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研究所毕业再进入职场工作,这样「教育一条龙」对成绩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年轻学子来讲,当然是最好不过;但是缓一缓进大学,先给自己一点时间进到职场探索、走出校园体验生活,甚至还可以存点教育基金,对部分不善于用文字理解世界、喜欢从实做中建构知识的孩子来讲,未尝不是种人生的救赎与转机。
创客(Maker)又称为「自造者」,创客可以是一种代名词,泛指具有想像力,并且能够实践的人;创客也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让社会充满创新的想法以及实践的能力,是未来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台湾现在也开始吹起了创客风,在校园里开始有教师带领学生发想创意,透过自己动手做的过程,让学生主动钻研相关学科知识,最后实践自己的创意。创客很重要的是要能有想像力、创意,但在台湾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容易培养出这样的学生。
因此,若我们把创客的过程拉长,当已具有基本知识的高中职学子毕业后,先选择进到职场工作或踏上土地体验生活,这批年轻人可以透过职场经验或生活体验,看见产业不足之处、发现社会可以更好的地方,累积自身的创新能量,开始构思要如何解决问题或让社会变得更好,带着这样的想法再回到大学里就读,更知道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哪些知识会对自己有帮助。
过往我们是在学习中累积职场的能量,现在我们倒过来,在职场、社会中累积疑问,进而形成学习的能量,回到校园后更能拉近产业与学界的距离、唤起年轻人学习的热情、培养年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慢慢走,走更远
人生是一场自己寻找终点的超级马拉松,很少人能在一开始就找到方向,许多人则是靠分数决定自己的未来,而现在能有这样稍微停顿、接触一些未曾体验过的职场与生活,帮助自己拟定目标继续前进的时刻,我们自当全力支持。
但是,为了避免年轻学子沦为不肖业者的剥削对象、避免生活体验变成富家子弟升学的另类管道,监督政府持续滚动修正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帐户的政策、确保每一个年轻学子的权益,绝对是对政府政策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一定要去做的事。
●作者:张廖万坚,民进党立法委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