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光合作用机理 作物长得更好

10月15日,广西隆安引入灯光补给系统,给生长期的火龙果进行补光,促进光合作用,提高火龙果产量。(新华社

大陆中科院植物研究员张立新携手8家单位展开「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工作利用晶体结构解析以及冷冻电技术,研究团队透过对最原始的光合生物蓝藻红藻矽藻到高等植物的光合膜超分子复合物精细结构解析,探索光合作用体系高效吸能、传能的分子机理,发现蓝细菌中独特的四聚体PSI复合物的结构、叶绿素C和岩藻黄素捕获蓝绿光并高效传递能量的结构基础,进一步发现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原理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人类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张立新表示,对光合作用分子原理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挖掘作物光能利用潜力,为农作物改良提供理论性指导和技术途径

透过5年的研究,张立新与研究团队发现蓝细菌中独特的四聚体PSI复合物的结构,PSI寡聚化在环式电子传递和类囊体重排过程中光系统I复合物的重要功能,以及叶绿素C和岩藻黄素捕获蓝绿光并高效传递能量的结构基础,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并拓展捕光截面和高效捕获传递光能机理,为矽藻超强的光保护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结构依据。

这些成果人们对光合作用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张立新说,对这些基因资源的挖掘,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叶绿体的生物发生原理,以及叶绿体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维持高光效原理。

张立新表示,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相关技术在光合作用研究领域运用,光合作用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已经从分子水平得到更多的认识,正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突破,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以及维持人类粮食来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