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什么都好,就是会说日语!

老侯

「你这人什么都好,可惜呀,就是会说日语。」看倌们,不知道我在自言自语些啥吧?先听我从这次峰岸みなみ(MINAMI)小姐光头事件说起。

AKB48偶像团体的成员峰岸みなみ小姐,前一阵子因为违反经纪公司规定,谈了场小恋爱,被媒体披露。为了表示忏悔的决心,剃光头示人,引来海内外歌迷一阵子骚动。

您要是以为这只是孤例,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在进这家日本公司没多久,有一位和我一起在专案工作的同事,就是剃了个大光头。当时还以为他是「耍酷」,当下不以为意,他本人也对于自己剃光头的原因讳莫如深。等到听到别的同事传来的耳语,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光头同事因为工作上犯了点小错误,惹得前辈同事不开心,为了表示反省,这才特别剃了光头。

日本有着上千年的文化积累,这剃光头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很多团体都见得到。这是表示对纪律的绝对服从,据说还能上溯到禅宗修行找根由。这种文化积累,反映在日语上,那就是处处有「内外尊卑」的规矩,动辄得咎。

有不少人,考过了一级甚至二、三级日语检定,就已经急着把自己的履历增加一条「会日语」。作为履历装饰,没有大错;但作为实用,请相信老侯我一次:还差得远。因为,日语最要紧的「内外尊卑」没搞清楚,日语只能算学了一半。你写的信,寄不出去;你说的话,人家听了会发火。

我从日本朋友听来的「圈内消息」:木村拓哉,日语全名为「Kimura Takuya」,年轻歌迷爱称他为「Kimutaku」,以表示亲暱。一个刚入行的助理人员,是个年轻女孩子,看到偶像木村拓哉出现了,一下子忘乎所以,喊他「Kimutaku」,木村拓哉老实客气当场抚袖而去。

知道什么原因吗?「Kimutaku」,全日本粉丝都这么叫他,没问题;但一个助理人员和他,就不是什么粉丝与偶像的关系,你放着「木村桑」不叫,叫他「Kimutaku」,就是胡来

如果一个刚入行的小女生,把吴宗宪喊成「宪哥」而不喊「吴先生」,这在台湾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吴宗宪若也学木村,抚袖而去,媒体恐怕还会指责吴宗宪大头症哩。

有看倌道:「老侯,你太小看我们的智力吧?什么时候该怎么叫,只要有点教养的人,都该知道,这和日语能牵扯什么关系?」

这位看倌别急。日语的「内外尊卑」关系,远远不止于此。我们会用上日语,面对的不是什么「非日语系国家」的人,正是日本人,规矩自然是日本人说了算。请看我再举个例子初学日语,或者有一点点日语常识的,大概都知道,对人尊称就用「桑(さん)」,什么「中村桑」、「藤川桑」,这大抵不错,甚至很好用,连性别都不用考虑。但用习惯了,就会「摔跤」。

比方说,陪自家公司的「社长」这么大人物,到客户处拜访,当着客户面,介绍道:「这是我们公司的社长,中村桑」,这没错吧?

错了!

错在哪?有人说:「那还不简单,社长这么大的人物,就要称『样』」。

对不起,还是错了!

正确答案是:直称「中村」,什么尊称都不要!

这就是我说的,说日语时,需要考虑的,除了「尊卑」,还有「内外」。对方是客户,自家的社长则是自己这边的人。面对客户,自己这方得尽可能地谦卑,自己谦卑、自己家的社长也得谦卑。谦卑之下,「桑」这个尊称自然就不能用。

大陆网友可能早就不学这套了,但台湾网友学过应用文的,应该都清楚:「自称」、「称人」、「对他人称」,这在早期的中文书信中也是如此,所谓「内外尊卑」,几乎就是这套汉文规矩在日本的翻版。这一关过不了,脑袋转不过弯,你在日本公司,就是连电话都无法让你接。试问:要是连电话都接不了,你还能说你日文「会说」吗?

但你真的把这些规矩揣摩得入木三分了,成了一个道地的日本人,那又像个啥呢?依我看,就像个处处鞠躬作揖的店小二。你会说日语,日本人就会期待你「像个日本人」,随时得鞠躬、处处得陪小心。所以说,学会了日语,把个昂藏伟岸男子汉折腰成了店小二,再好的人,气势也要凭空矮了半截,「这人啥都好,就是会说日语」,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日本时,最乐意欧美客户专案,原因就是「可以不说日语」。不说日语,气势整个不同,平日「貌似恭谨」,一开口说起英语敬语可以省了,玩笑可以开了,眼前的「部长」、「役员统统口吻上变得与我平起平坐。

在台湾,因为看日片或哈日,上了贼船,学日语的人不少。窃以为,如果目的是为了看懂日剧,则一级勉强可以应付;如果目的是为了看懂A片,则三级足矣。三级日语看三级片嘛。如果是为了像我一样,在日本「为五斗米折腰」,一级远远不够、四年大学日语也绝难应付,务必要有个几年的误打误撞,才能勉强到达接接电话的程度。下回看倌们填履历时,写自己「会日语」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的日文程度能看懂什么日片再下笔。

●作者老侯,硕毕,在日本谋生的台湾上班族。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