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坏人比鬼可怕 万圣节是学习或满足父母虚荣心?

文/琦琦(DJ)

今天有个妈妈孩子去找阿包医生疫苗,孩子身体并无不适,却在诊间哭闹不停,妈妈说:「就是因为这周,在学校万圣节活动被鬼吓到啊!他一直说不想去上学了…。」

看到新闻中介绍各种鬼怪造型,真的很佩服一些父母的巧手与创意,不过我心里一直无法突破将小包装成鬼怪的关卡,孩子那么可爱,为何要扮成鬼,或模拟各种血腥恐怖的剧情

大人世界的变装派对也许是种交际活动或游戏,让生活增添乐趣,但我们对于如何打扮有自主权反观孩子,他们只是配合父母,进行一场自己也不大懂真正意义的演出,且是以鬼怪模样来表现。

在我心中始终疑惑:

1.我们不是西方文化的成长背景,万圣节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既然过万圣节,那中元节呢?

2.这个活动能让孩子学习什么?若是勇敢表现自己,与众不同,那真的只能透过变装装鬼来学习?

3.每年节日很多,其实有时连我们的传统节日的背后故事,孩子都不大理解,譬如渐渐认为中秋节就等同于烤肉,太多节日活动是不是早已沦为刺激消费的形式而失去本意?

还记得小包在1岁到2岁多的年纪,每隔一两天深夜的连续夜惊、夜哭,爸爸拿起听诊器检查,试过各种医学科学方法却找不出真正原因,对我们来说那满满的疲惫、无助及挫折感仿佛是昨日梦靥,后来最真实的心得就是尊天地、敬鬼神

也许,有些事属于医学或科学仍无法解释或操控的,所谓人类专业及目前研究所及的仍只是冰山一角。对于鬼,我虽看不见,却觉得不想以戏谑方式来让孩子认识「鬼」,也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认定鬼是邪恶、会吓人、伤害人的角色,所以过去几次万圣节,都让小包穿南瓜包屁衣、戴南瓜发箍,就去参加学校的活动了。毕竟日后还会接触更多媒体讯息符号建构出的鬼怪,我们自己好像从小被吓到大,从东方僵尸到西方的鬼娃恰吉甚至日本的贞子,深夜觉得风声鹤唳,午夜12点后不敢照镜子不敢削苹果皮,但真实世界,一些作奸犯科坏人其实比鬼还可怕!

看见有些父母非常努力为孩子做造型,并非否定他们的用心。只是现代父母普遍为工作、育儿终日奔忙,万圣节变装,孩子间造型的比较有如竞赛,父母要采买道具,甚至还要发挥美劳功力,何尝不是一种没必要的压力?活动究竟是种学习,还是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前几天遇见一位双宝妈咪,她说学校没安排万圣节活动,下班后要赶着去买干香菇回家炖鸡汤,让孩子吃得营养健康些,这才让我深深感受一个职业妇女对孩子的爱啊!▲中广音乐网DJ琦琦。(图/翻摄自「Dj琦琦-播音室外的现场粉丝团)★琦琦,政大教育系,政大广播电视研究所毕,中广DJ、活动、婚礼主持人讲师亲子网站驻站作家,与老公阿包医生携手分享健康教养家庭经营等议题。。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原文见「DJ琦琦★ 暖心家庭」部落格。

★更多资讯请上「Dj琦琦-播音室外的现场」粉丝团。您有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