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专栏-为何慈善活动需衡量其成效

Grant Thornton Taiwan 正大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全球的慈善界都在面临改变的社会,台湾当然也不例外。现今社会民众的观感是可经由网路、手机媒体等以极快的速度散播,这是过去所没有的。因此,慈善机构要如何因应这样的改变?据慈善基金会(Charities Aid Foundation)估计,去年全球捐赠率降低,其中慈善捐赠则减少了1.8%。要解决这难题是个很大的挑战。

募集资金的工作愈来愈复杂,当前的慈善活动不仅仅由公众出资,其资金来源尚包括政府、慈善组织、社会各方人士捐赠等。慈善事业向来是需要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包括志工、慈善家以及慈善机构会员等等。

随着参与者日渐要求看到慈善活动之可信度及成果,现在的慈善事业越来越需要面对,要如何「展现该慈善活动成效」及「显现出自我财务制度健全」的庞大压力。因此全球各地的慈善机构不免要问:我们是否该衡量实际的工作成果,向出资人及广大的支持者反映出我们的工作成效?

评估绩效并规划往后的活动内容,对于慈善机构的经营者及董事们愈来愈重要。但慈善机构时常仅以产出为主轴,并无实际衡量慈善活动投入与成效之间的关系。举例而言,一年完成2,000人次疫苗接种只是产出,但是否根除了疾病,是否确实改善了某地区的人民生活品质,是否减轻了该地区防疫工作的负荷?这类成效着实不容易衡量,但却是投资人与支持者往往想要检视的慈善成果。

依据过往的经验,慈善组织往往因资源有限,致使其未能探究实际的活动成效。近来,Grant Thornton会计师事务所赞助的一项研究显示,业界有很大的潜在差距:「虽然慈善机构经营者及董事会成员普遍认同衡量及分析活动成效非常重要,但也同意理想与现实仍存着极大的落差。」。虽然如此,值得庆幸的是,各大慈善机构的董事会已开始察觉这个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会问:『我们该如何衡量其成效,并评鉴慈善机构本身的管理模式?』、『我们的活动计划与服务是否能被成效评鉴?』、『我们使用受托的资金与资源对社会贡献了什么?』。若能有效评鉴,是能协助慈善机构更加接近当初设立之宗旨。衡量成效亦可做为提升决策、行销及收益的潜在工具。相信透过慈善机构提出之具体成效给社会大众,是更能满足所有捐助者与支持者之需求,同时也能遂行其机构之理念。

慈善机构如有意改进其评鉴成效的方式,必须先知道他们自己是如何看待当前所采用的评鉴方式,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改善其成效。我们认为这将会影响到广大的慈善机构体系,包括志工、慈善家以及社会捐助者。我们诚挚地建议本地慈善机构与专业咨商及研究机构合作,追求更真诚的活动成效,并塑造更优良的慈善文化。

(本文作者为Grant Thornton Taiwan 正大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国际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