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抽验查获36件混充台湾茶 加工肉品部分违反标示及食品添加物规范
行政院食安办公室今天表示,抽验市售183件国产精品茶,发现6件含有非台湾茶,均已移送检调单位积极侦办调查。(本报资料照)
近年消费者关切国产高价精品茶遭进口茶混充,及对于外食及可快速烹煮的肉类加工半成品需求提升,农委会及教育部等共同办理稽查专案,共抽验183件样品,其中36件含有非台湾茶,均已移送检调单位积极侦办调查。肉品部分,查获少数业者因违反产品标示及食品添加物使用规范,已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裁处3万至6万元。
行政院食品安全办公室指出,为提供消费者购买台湾茶的正确产地资讯,该专案于去年9月至今年2月分三阶段实施,分别就量贩超市或茶行、输入茶叶下游业者及贩售春节茶叶礼盒商店,共抽验183件样品进行茶叶产地鉴别,检验结果其中36件含有非台湾茶,均已移送检调单位积极侦办调查。
为强化国产茶溯源管理,农委会将依「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公告台湾茶叶纳入强制性溯源品项,并应于产品包装明显处张贴溯源标章(产销履历标章)或「国产茶溯源码」。另外,卫福部、农委会已与台湾高等检察署合作,持续透过「打击境外茶混充台茶案件协调督导小组」,跨部会稽查高风险业者,保障消费者选购国产茶权益。
此外,食安办表示,鉴于近年外食风气兴盛,民众对于外食、可快速烹煮或仅需简单复热食用的肉类加工半成品需求提升,因此该专案于去年9月至今年4月分三阶段执行,先调查供应校园午餐及连锁早餐店等食材供应商,进一步稽查来源制造业者,并逐层往上追溯原料肉,直至进口输入商或国内畜牧场,结果查获少数业者因违反产品标示及食品添加物之使用规范,已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裁处3万至6万元。
食安办表示,肉品供应来源调查是本次联稽之重要查阅项目,经农政与卫生单位透过业者进货单或猪只购买证明等资料,可溯源至进口商或至国内来源畜牧场。该结果有助提升业者卫生安全及溯源管理,并为未来强化业者产销链串联管理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