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官方整顿评级机构沉疴
2020年下半年以来,大陆多个优质评级的地方国企先后爆发债券违约,引发金融市场连番震荡,也让评级机构跃升为外界焦点。
2020年10月,AAA评级的辽宁国企华晨汽车集团无预警出现债券违约;紧接着11月,另家AAA级河南国企永城煤电集团也同样爆雷,市场对高信用等级国企债券的信任一夕崩解,连带影响其他资产品质较弱的地方国企债遭抛售、二级市场债券大跌、债券型基金被赎回净值大跌等连锁效应。
究其原因,个别国企经营不善自是主因,但给出虚高评级、误导市场的信评机构也难辞其咎。
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2020年,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级的债券违约金额由人民币(下同)131.15亿元快速增加至664.89亿元,占比也由14%提高到47%。如果加上AA+级债券,2020年的债券违约金额中有82%发生在高等级发债主体,足见大陆评级虚高的严重性。
市场分析,这些债券评级之所以严重失真,主要是过去发行主体「付费挂帅」,加上整体债券市场高度依赖评级的背景下,评级机构弊端丛生,甚至被业内人士批评根本「躺着赚钱」。
为解决信评机构的沉疴,大陆证监会在2021年2月底率先开出第一枪,公司债发行时不再强制披露债券评级,仅需披露企业主体的评级即可。此举有两大考量,一是引导投资人不要过度依赖评级,加强分析判断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推动评级机构由「监管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在市场需求减少下,必须充实自身能力方能永续经营。
紧接着3月28日,交易商协会修订银行间市场自律规则,正式落实债券资讯披露标准统一。包括强化资讯披露主体与人员责任;因应市场发展,对违约处置及投资者保护机制设置一定的披露标准;并针对破产企业设置差异化披露要求,降低破产成本等。
也在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五部委跟进公布「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品质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针对信评机构推出更高规范。简而言之,官方在一个月内从市场、机构、监管等三大面向多管齐下,对评级机构进行全方位整治。
其中人行等五部委公布的「通知」,尤为外界关注。细究内容,「通知」第一条就提出,加强评级体系建设,提升评级品质和区分度。至于评级品质如何检验,「通知」直接给出答案,应以违约率作为评级验证的核心,并且每年对评级模型及样本企业进行检验测试,避免如永煤及华晨出现违约后,才紧急下调评级的事后诸葛行为,真正做到防范于前。
另一项改革重点,则是确保信评机构的独立性,以保障评级真实可信。信评机构与发债主体挂钩在大陆业界已非新鲜事,在2020年底,中共中纪委就揭发信评机构东方金诚前高管利用调高评级大肆捞钱的腐败案。
此次「通知」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鼓励引入独立董事保障监督职能;强化防火墙机制;评级作业人员的考核、晋升以及薪酬,不应和其所参与的评级专案发行、收费等因素挂够;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严禁收受或索取贿赂等。官方正是希望借由匡正风气,防堵评级黑幕再度上演。
业内人士认为,这波全方面的信评整顿,短期势必对评级机构造成一定压力,甚至可能出现评级更趋严格,发行主体评级偏低的问题;而存量债券也可能出现重新定价、或评级下调的压力,整体债市将因此承压。但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来看,势必需要一个真实且可信任的评级系统,债市与评级机构虽遇短期黑暗,但终将迎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