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抛弃短视思维,才能整顿沈疴
我国目前的主力产业,不论是资讯产业、半导体产业,都是奠基于1980年代蒋经国总统时期,在孙运璿院长、李国鼎政委的规划、带领下而创造的新兴产业;我们这一代都继承了他们那一代留下来的丰盛成果,此时尚有多少人在感念他们?可能都已被遗忘了?我们继承来自过去的丰富遗产,也应该将这些遗产加值留给后代子孙才是,但此时此刻有多少人这样想?
在这时代,有识之士应该都已发现,当下是短视当道;政治人物想的是下一场选战,最近的民调支持度,很少在想国家未来长期的规划发展;企业则受季度、年度财报引导,只想如何提高股东价值的短期利益,对未来发展必要的基础研究吝于投资。
以4月2日太鲁阁不幸事故为例,2018年在普悠玛事故(死18人、伤187人)后,台铁2019年完成257页总体检报告,其中「边坡监测系统」对边坡危害或异物入侵轨道,用AI主动示警,并在2020年底完成系统建置,请问监测系统在那里?总体检报告公布时,政府宣示要彻底改革,才能为普悠玛疗伤止痛;现在太鲁阁事故夺走的生命愈来愈多(死50人、伤200人),但政治人物却只在事故发生时道歉、赔不是而已。真正需要长期规划的政策,常常是一拖再拖,整顿台铁的事,就这样日复一日,未见改变。
短视思维的危害,不仅限于公共政策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已让人类步入「生存风险」危机之中,例如:基因改造产生的流行病毒,将是人类潜在的威胁;生态系是人类福祉和生命的根本,但我们却在不断的排放二氧化碳及污染海洋,此恐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而导致生态系浩劫的也是人类急功近利短视所致;可悲的是,尚未出生的未来世代,完全无法制止我们毁灭他们的未来,但他们的生存权,不应该被我们忽视;科技为人类开创未来,让我们的想像,能触及数世纪、数千年后的未来,然而科技只能提供选项,而未来是由社会选择的,我们必须明智选择能促进未来世代福祉的科技,而不是伤害他们生存的科技。
为何我们明知短视思维的危害,但是依然无法放下对当下的执着,采取更长期思维?主要肇因于人类的天性,这已在现实社会中形成了四大障碍;1)选举的政治制度:代议的民主制度本质就是着重任期内(四、五年)的视野,追求近利,忽略长期愿景、基础建设,常会牺牲后代子孙利益,成全这一代享受;2)既得利益的关说:民主制度的选举需要经费,需要募款,大笔款项捐助者,几乎都是有钱的既得利益者,拿人者手软,所以民主国家的法律大多是为有钱人家订定的,时间一久,既得利益的自肥势力就会形成,破坏民主政治,只造福既得利益势力的利益;3)生活艰困的世代:对于无法满足当下生活所需,工作不稳定的人,要他们长期思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只能借助外力才可能改变他们,缔造更好的未来,否则富者恒富,穷者愈穷;4)上位者不思危机:虽然我们面对诸多天灾、人祸和科技威胁,但多数人,尤其是上位者,并无危机感,大多自我感觉良好,唯有实际的危机到来,或认知危机即将发生,才能促成真正的改变。
面对如此巨大的障碍,长期思维是否还有希望?只要我们活着,还有思想就有希望;1955年医学专家沙克(Salk)博士及其团队,研制出人类史上首支有效安全的小儿痲痹症疫苗,每年至少免除50万人以上因小儿痲痹症瘫痪或死亡,他不曾为疫苗申请专利,不在乎名气与财富,只想为人类做出贡献;他的人生哲学是「要我们成为好祖先」;我们继承来自台湾先人过去的丰富遗产,也应该将这些遗产加值留给台湾后代子孙才是好祖先,才叫爱台湾,而不该是口惠而实不至。
综上所述,若我们真爱台湾,就应该面对我们短视思维的危害,放下当下的执着,破除社会中已形成的四大障碍,采用长期思维治理、建设台湾,确实执行,成为台湾后代子孙的好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