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海洋日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国际的共同主题是「团结我们才有能力保护海洋」(Together we have the power to protect the ocean!)。国内也循例举办一些应景活动,只是这些活动过后,如何唤起民众对海洋的热爱,愿意走出户外拥抱与关心海洋,让台湾成为「亲水」民族并在永续海洋中找到定位与出路,需要注入更多的关怀与心力。
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它不仅提供地球超过70%的氧气、吸收近半数二氧化碳排放、协助气温调节、还提供丰富的能源矿产、海产与就业机会等,却遭到人为污染的严重破坏(平均每一平方海哩就有4600个塑胶废弃物)。尽管保育团体一再呼吁世人重视海洋被污染的事实,并提出人类未来可能面临无鱼可捕的警语。但是在庞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非法渔业活动(每年不法所得高达235亿美元)、休闲旅游(制造大量垃圾)、过度捕捞(已超出可永续捕捞量的2.5倍)、污染海洋(如墨西哥湾大漏油、日本核辐射污染、中国大连输油管道爆炸泄漏污染、英国英吉利海峡化学品泄漏)等等有增无减,海洋资源与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生存,凸显光靠道德劝说与自我约束恐怕效果有限,必须采用更多元的方法如经济、管理等手段来对海洋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与保护。
面对世界海洋日身为地球村一员的台湾,在欢庆之余也应该理性反省是否善尽保护海洋的责任。
首先台湾政府应严格管控非法渔业活动,目前全球正全力防堵非法、不报告、未经管制(Illegal, unreported, unregulated fishing,简称IUU)活动,欧盟更对非法捕捞活动采取「零容忍」的政策并透过国际间的合作和全球性的捕捞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打击非法渔业活动。目前台湾还有多艘渔船属于权宜船并未依照规定办理登记,且渔船入侵他国经济海域捕鱼的情况仍时有所闻,台湾渔政机关必需施展铁腕,落实渔船渔业管理才能杜绝船东侥幸心理,否则最终受害的是台湾整体渔业。
其次,台湾应该改变宣传模式,过度捕捞(Overfishing)是破坏海洋渔业资源最大的元凶,而过渔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有害补贴以及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及错误的饮食文化所致。台湾每年大肆举办的屏东黑鲔鱼季、基隆的锁管季、苏澳的鲭鱼季、花莲曼波鱼季、台东飞鱼季等所强调的还是表层的观光美食文化,看不到深层的生态保育观念的传承。政府许多活动也都是鼓励买鱼吃鱼,几乎到了无所不吃的情境,难怪会给予台湾只有海鲜文化,没有海洋文化的负面观感。除了强调适正渔获管控、建立预防法则外,应善用科技优势,加强沿近海渔业资源的增殖及养护并从基础教育着手,培养国人对海洋与食鱼文化的正确认知。
政府应加强海洋保护区的管理,虽然是立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是目前最有效维护海洋生态的方法,国内近年来也积极设立海洋保护区,但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有效管理以及兼顾海洋保育与渔业利益,而不是只着重在MPA划设数目多寡与所占面积比例的高低。
再者应尽速实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透过对损害海洋资源环境的行为人收费或征税,提高其污染成本,进而达到减少污染及保护资源的目的。
最后建议消费者或餐厅主厨在选购海产时能参考「台湾或全球海鲜指南」,共同为保护海洋生态尽一份心力,也让我们「年年有鱼」。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