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八轮谈判礼仪「能省则省」 陶然笔记:抓紧赶快谈!
▲莱特海泽(左)刘鹤(中)姆努钦(右),三人在中美第八轮贸易谈判期间的合影。(图/新华社)
中美第八轮经贸谈判29日落幕,双方都称「取得新的进展」,并将于下周在华盛顿举行第九轮磋商。具官方背景的微信公众号「陶然笔记」指出,此次谈判最大的特点是「简化形式,直奔主题」,会谈前礼仪性内容能省则省;另一特点是,越接近谈判团队的核心层,对外释放消息越谨慎乐观。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29日透过推特表示,「美国贸易代表团和我结束了建设性的贸易谈判,期待中国副总理刘鹤下周在华盛顿继续这些重要的讨论。」《新华社》随后报导称,双方讨论了协定有关文本,并取得新的进展,刘鹤将在下周应邀访美继续谈。
「陶然笔记」对此次磋商点评称,首先,双方的对外说明「发布时间相近,内容相似」,这和一周前中美双方不约而同的发布第八轮、第九轮经贸高级别磋商消息的做法类似,「想必,这是双方协商之后形成的某种默契。」
对于下周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文章指出,越接近达成目标,谈判难度越大,「肯定又是一次艰难的博弈。」
「陶然笔记」梳理了此次中美谈判称,与前几轮磋商相比,这次最大的特点是简化形式、直奔主题,会谈前礼仪性内容能省则省,没有开幕式,没有会见记者环节,不到一分钟的合影后,双方就进入会议室开始谈。
文章指出,这个特点从昨天就表现出来了,美方代表团抵达北京到酒店稍作调整后,双方马上开始工作;本来准备的欢迎晚宴也改成了工作晚餐,一边吃饭一边谈,「时间紧,任务重,简化形式,聚焦主题,抓紧赶快谈」,看来已经是双方的共识。
▲莱特海泽、刘鹤、姆努钦在北京谈判现场交谈甚欢。(图/路透)
其次,场内的声音比较谨慎乐观。文章称,美方近期关于中美谈判的表态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即越接近谈判团队的核心层,对外释放消息越谨慎乐观,比如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这位被各方视为持「鹰派」立场的代表人物,在近期几次对国会和媒体表态时,可谓慎而又慎;财政部长姆努钦,更是经常释放一些关于谈判的积极信号。
姆努钦在出发参加29日的谈判前称会谈「非常有成效」(very productive),此外,不常用社交媒体的他发推特称,今天的谈判是一次「建设性的贸易对话」(constructive trade talks)。
对此,「陶然笔记」认为,谈判是闭门的,到了这个关键时候,加上事关重大,核心成员对具体进展闭口不谈,或是释放积极信号,再正常不过的了;此外,换换认识的角度,或许会有不同思路,谈判进展消息满天飞的时候,任何关于谈判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高度关注,深度解析,甚至是过度解读。
▲刘鹤下周将赴美,继续第九轮中美经贸谈判。(图/CFP)
文章指出,没什么消息和太多消息,效果其实差不多,更何况,按照美国人一贯的「极限施压」策略,这个时候有很大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向中方施压。
文章称,面对一个「我碗里的都是我的,另外还要看看能从你碗里再捞点儿啥」的对手,该如何对付呢?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在谈判越来越艰苦的时候,对手最希望我们是什么样子?又最不希望我们是什么样子?
文章指出,美方最希望的大概是中方患得患失,想赢怕输,心急火燎,气急败坏;最不希望的大概是冷静理性,沉着自信,对各种可能情况有充分预案,「对手不想的,就是我们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