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健保给付每日33元 疗效打折
卫福部中医药司司长苏奕彰(见图)直指健保限制中药药价,呼吁健保署从「每日定价」改成「逐项定价」。(刘宗龙摄)
「为什么一个小感冒,中药吃那么久都没用?」卫福部中医药司司长苏奕彰直指,和健保限制中药药价有关,每名病患一天药价只给付37点(每点约0.9元,换算约33.3元),无论感冒药或癌症药物皆然,健保价格天花板限制了药品浓度,这是不合理的,呼吁健保署从「每日定价」改成「逐项定价」。
近来有民众表示,总觉得生病服用中药都吃很久,甚至不见好转,还有民众在社群发文,常看诊的中医师因为药物太贵、超额,只得更改药方。
基层药师协会理事长沈采颖指出,新冠疫情后全球药品需求量大增,不仅西药价格节节上升又缺药,中药材也面临同样问题,全球平均涨幅达3成,健保却一直砍药价,成本升高、有效药材浓度变低,以前吃1、2周会好,现在要吃更多包。
有中医师透露,西药就算一剂几千万天价也是照成本给付,而中医师每天开药却要「狂算数学」,例如感冒药有黄连、黄芩、金银花等较贵的药材,得找较便宜的替代,可能发生药物浓度或药量不足问题,另外像是四物汤药量较少,可以开出,但十全大补汤就开不了。
另外,以治疗感冒而言,水煎剂一包12味标准用药量共140克,一剂约100~200元,但科学中药健保给付价最多调配45克,有效成分就差了3倍,药物浓度不足,吃多也不见得有用。
苏奕彰接受本报专访表示,国内中药面临一大难题,健保不论药品种类每天给付37点,其中包括药物成本、调剂费、库存管理等费用,「价格天花板限制了药品的浓度,才会让民众觉得健保药吃不好。」
苏奕彰表示,天花板定价造成「吃癌症药37点,吃感冒药也37点」的不合理现象,健保应提供中药合理的价格,呼吁健保署从「每日定价」改成「逐项定价」,例如肠胃炎、儿童用药等成本较低,给付可调低,重症用药则调高。
苏奕彰直言,台湾中药材高达8成5仰赖中国大陆进口,但全球对药材需求增加3成以上,供不应求让进口成本不断调涨,健保的天花板价之下,因无利润,会导致国内没人想生产高成本的药物,进口中药商则不愿花高价购买。中医就医人数疫后大增3成,随着台湾高龄化,在慢性、保健疾病对于中医药需求会愈来愈高,中药的健保合理给付是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