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在床生死去留?《一念》镜头对准「全身瘫痪多年病患」吐真心

记者洪文综合报导

傅达仁踏上安乐死之路、琼瑶丈夫平鑫涛争取「善终权」以及今年初甫上路的「病人自主权利法」,让国内善终议题获得关注。台湾导演陈志汉曾执导电影《那个静默阳光午后》,用不滥情的手法记录大体捐赠的过程,擅长从死亡谈论生命意义,这次新片一念》抛出「无效医疗」及「生死权」的选项,把镜头推进抉择生死一念的第一线,试着给观众一个反思医疗、法律家庭价值人生哲学的机会

▲《一念》剧照。(图/牵猴子提供,以下同)  《一念》深入医病现场,记录一位致力于安宁疗护/无效医疗」推广的吴育政医师、一位面临抉择重症母亲生死去留的儿子以及全身瘫痪多年却意识清晰的青年,对于活着和死去,不同处境有不同立场内心总是上演理性感情的拉锯。

陈志汉坦言,在《一念》拍摄初期,记录病人的一切让他有种在对方伤口撒盐」的无力感,这种过意不去的愧疚一度让他萌生放弃的念头,「本来有想过要不要拍下去,后来自己念头一转,如果这些病人的案例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用生命故事当作借镜,或许就可以避免更多遗憾发生。」

总是勇敢地选择直探禁忌的导演陈志汉,这次与团队自筹金费,深入拍摄不易的医院突破病人与家属心房耗时3年完成了电影《一念》,为的是唤起大家对生命的重视,令人叹服。 《一念》从两位生命末期病患的故事出发,本片客观视角并搭配黑白的色调呈现,加上病房内呼吸器「噗—嘁—噗—嘁—」、各式医疗仪器运作「哔—哔—」声响,以及病人沉甸甸的呼吸声,道出医生、家属与病人在每个「没有回头路」的抉择之间游移,以及不得不面临的无奈和矛盾。

不少观众一看完电影预告,就非常感同身受地分享:「『帮助他却会使他难受』这是从事急重症护理人员心中始终摆荡不定的疑问」、「生死议题,无论是谁都会觉得沉重,然却必定得要经过」。

《一念》记录两段生命末期病患与医师、家属面临生死的抉择。仰赖呼吸器维生的病人,他们大部分没有意识,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管道是心电器上的波形图。看似独立的故事却各自有关联,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人生,生命的最后一题,没有标准答案,留下或离开都在一念之间。

《一念》将于4月12日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