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崛起

台股示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撰文:曾淑云】

根据晨星(Morningstar)的统计,ETF在今年1月份流入的资金量达309亿美元,其中股票ETF共吸金154亿美元,债券ETF则获得投资人净买超204亿美元,显示即便在股、债市均表现不佳的环境下,投资人追逐ETF的热度依旧不减。

值得留意的是,随着ETF市场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作为创新型产品的主动式ETF,在过去10年也逐渐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之一。

顾名思义,主动式ETF虽然同样挂着ETF的名称,但其投资部位却是由基金经理人自行筛选决定,并非像一般的被动式ETF,单纯建构出与基准指标一模一样的成分股组合,而大多数主动式策略都是以追求比基准指标更好的风险调整回报为目标,这也与被动式ETF不希望基金报酬偏离基准指标的做法大相迳庭。

主动式ETF在近几年有着飞跃式的成长。自2018年开始,主动式ETF每年均会吸引到至少25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并且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自然成长率,截至2023年10月底为止,主动式ETF的管理规模已经来到4,440亿美元,几乎是2020年10月时的3倍,在整体ETF市场所占的比重也由3年前的3.2%提高将近1倍,来到6.3%的水准。

主动式ETF在设计上当然有其独特的优点与缺点,而正由于其优点与最近的市场事件,以及投资趋势相互配合,因而加速了主动式ETF获得市场投资人接纳的速度。在这些优点当中,低成本是一项显而易见且重要的因素。一般主动式基金的费用通常还包含顾问、行销、通路、帐务等成本,但ETF的费用率则是反映其基本的制造成本,这也是为何T. Rowe Price蓝筹成长股ETF尽管与该公司另一档相同投资策略的主动式基金,有着一模一样的投资组合,但前者收取的费用却比后者足足少了14个基点,长期间投资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在经过复利效果后,可以产生十分巨大的差异。

除了低成本以外,ETF还拥有比主动式基金更为理想的税赋效率,这是因为主动式基金的申购与赎回都是透过现金进行,这让基金经理人必须频繁卖出持有的部位,以方便因应赎回需求,在这过程中就会产生必须由所有基金受益人共同吸收的交易成本与税赋。相形之下,ETF是借由实物(即一篮子股票或债券)进行交割,这也让相关成本只会由申购方或赎回方单独承受,对于其他投资人则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透明度也是ETF具备的另一项显著优势,绝大多数的ETF都会每天公开揭露详细的投资组合内容,即便主动式ETF都是如此,至于那些没有对外公开投资组合的主动式ETF只占很少的比例。

最后,交易的方便性则是让投资人可以十分轻松地买卖ETF,不仅只需要透过券商户头就可以随时进行交易,且ETF的每单位买卖价格通常也很少会超过数百美元,而不像传统开放式基金必须等到每天金融市场收盘后才能进行申赎,且每档基金的最低申购金额往往也大到限制投资人的购买能力。

当然,主动式ETF还是有其缺点存在。首先,主动式ETF不能拒绝新钱的加入,以致它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管理规模,而传统的主动式基金则可以视情况选择关闭申购管道,以避免规模过大时,会对基金的操作策略带来负面影响;再则,ETF在投资某些特定项目上往往也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主动式基金可透过投资非公开发行公司来提高投资组合的价值,但这样的投资方式就不适用于ETF。投资人在选择标的时,可综合考虑优缺点之后再行配置。(本文作者为晨星台湾区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