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警察血腥镇压…打完才发现是爸爸!导演曝光「雨伞运动真实惨况」

▲《对倒》深入雨伞运动之于香港家庭。(图/国家电影中心提供)

记者林映妤/专访

独立电影《对倒》描述2014年香港雨伞运动对香港家庭的真实影响,伞运警民冲突,血腥镇压的画面无法抹煞,大家开始选边站,若立场不同就仇视社会弥漫着暴戾之气。导演伍立德自己就是记者,曾在伞运爆发前的采访工作中被7名警察武力袭击架走,然而他的电影,却以身份「对倒」探讨警民心中的无奈。

《对倒》聚焦在香港一个家庭,金马新科男配角富华饰演报社上班的摄影记者父亲,他的儿子任职警队女儿却是活跃的示威者,两兄妹在雨伞运动因立场不同发生冲突。3年后,2人因故身份「对倒」,儿子重投校园并支援抗争活动;女儿竟为了生活而投考警队,最后对父亲施以暴力

黑夜中的中环,上百名警察举着枪向人群迫近,4年半过去,那仍是个结痂的伤口阴影挥之不去。

伞后很多人对警察的评价是,「没有警察是无辜的,佢地有得拣唔做。」可见大众对警察印象之厌恶。社会运动是激情的,但激情过后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无论是经济来源、社会地位或是走入体制,为了赚钱糊口,如电影中的妹妹,向理念低头、甚至做着曾经最厌恶鄙视工作的人不在少数。

▲▼《对倒》导演伍立德、袁富华。(图/国家电影中心提供)

伍立德说,香港很多电影讲伞运,但以「对倒」方式诉说的,这是第一部。电影里没有善恶之分,更无意分化警民,仅见生活无奈。其实《对倒》片名来自法文「Tête-bêche」,是集邮人用来描述两张一正一反相连的邮票,「邮票相连,却刚好倒转方向,就好像家人一样,即使立场不同,亦可共冶一炉,但一旦撕开,就丧失了其价值。」

伞运或许是年轻学生的运动,伍立德说,中年人「有心无力」站在第一线,但他能做的就是拍电影原本公营广播的电视部工作的他,是纪录片编导,为了拍摄人生首部剧情长片,他竟先辞职免得敏感,拍完再回去。其实电影是2016年拍的,至今已是伞后4年,但电影剧情毫无「时差」,现今香港警民之间的紧绷仍没有完全化解。

伍立德取材自周遭,很多记者朋友都在伞运被警察暴打,他也认识一名学生领袖孙晓岚,「她的爸爸就是记者,哥哥就是警察。这些例子很多,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拍纪录片,要拍剧情片?但剧情片能让观众假设、带入,更能感同身受。」聊到一半伍立德也笑说:「我以前也有追过一位警察,所以蛮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只是最后我们没有好的结果。」

▲《对倒》中袁富华饰演的记者其实就是导演伍立德。(图/国家电影中心提供)

袁富华饰演记者,反而不需要真正的记者伍立德教他怎么揣摩,伍大赞:「2个小时的戏,他拍15分钟就好了!袁富华很会观察人、演戏很准确,原本预计拍18到20天,结果总共只拍13天。他开拍没多久就来问我,导演这个角色是不是你?」伍立德也笑说:「会找袁富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长得好像我堂姊夫。」

袁富华也透露,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类似情况,「很多儿女和父母立场不同,有人对抗也有人跟随,我就从他们身上拿经验。」片尾他被女儿打,他也反问:「那难道打了爸爸就断了关系吗?」伍立德说:「现在香港的情况,大家不知道何去何从,也存在很多价值观的问题。」袁富华答腔,认为人性凌驾于事件的对错。

▲袁富华拿下金马后戏约爆增。(图/国家电影中心提供)

袁富华去年在金马55夺下最佳男配角殊荣,他笑说拿奖后戏约不断,戏路也更宽阔了,「生活完全改变,没有时间好好静下来想想,一开始很不习惯工作,每天很多访问,所以过年期间休息我有来台湾度假,和女友花莲太鲁阁,生日也是在那过的。」

接下来的电影计划,袁富华透露,在金马前已经和太保合作《叔‧叔》,2人饰演一对到老年仍未公开出柜的同性恋情侣;另外他还在鲜浪潮短片《十七楼》饰演性侵继女好色继父;也加入刘德华主演《拆弹专家2》,饰演数学博士恐怖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