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用主权基金 打造全球生态系

全世界最大主权基金是挪威政府养老基金,金额高达1.3兆美元,其次是中国投资公司1.2兆美元,中东阿布达比、科威特及卡达投资局均列名全球前十大主权基金。亚洲最成功的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淡马锡控股,分别有7,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

一个国家外汇存底是财力及国力象征,台湾外汇存底全球规模第四,属前段班。从里面拨一部分资金成立主权基金,技术上不是问题;央行反对理由,在于这并非央行外汇存底的目的,成立主权基金应设立专法。

台湾正在进行「再国际化」,台湾本身外交孤立,但是具有经济跟科技实力。在全球供应链重组情况下,台商需积极往世界多方布局,包括印度、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大型企业鸿海、台积电有充足资源可全球布局,但许多企业没有这方面实力,需要政府协助走出去。

另外,台湾企业正面临科技变迁,ChatGPT带动生成式AI风潮。未来台湾企业如何从传统代工模式、走向以AI为中心的智慧运算模式,有很大商机、但也是挑战,因为很多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手中。透过主权基金海外投资,可以让台湾更快速地掌握高端先进技术。

新加坡政府透过淡马锡参股全球许多科技基金及新创公司,取得核心技术,建构和新加坡连结的资源网络。台湾可借由投资国外一流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协助台商全球布局、并主动参与未来科技生态系建构。

成立主权基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关键在于当权者的格局,能看到未来趋势,并善用台湾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国际连结。然而台湾政府缺乏胆识,主事者怕亏钱。最近淡马锡宣布由于FTX破产,亏损2.75亿美元,将对高管进行减薪,这说明不是任何投资都是赚钱的,但适度承担风险有其必要性。

过去政府把投资交给国发基金,但国发基金投资以投资台湾为主。海外投资主要透过台杉投资进行。不论是国发基金或台杉投资,本质上仍类似创投。近年很少有国外主权基金、小额投资新创的例子。

台湾成立主权基金较佳方式是投资国外著名私募股权基金,一开始学习相关经验,但要求其投资的案子一定要对台湾产业整合和科技发展有帮助。等学一段时间后、再自行直接投资项目。此外主权基金应和不同部会合作协作,推动资源和产业结合。

以560亿美元成立主权基金,看起来很多、其实不然。政府拟拨8,000亿元搞前瞻基础建设、8,000亿元购买疫苗、6,000亿元买军火,加起来金额超过一个主权基金,但民众并未感受到明显效益。

台湾成立主权基金最大困难,在于台积电张忠谋创办人所说,很难找寻到合适人才,进行公正投资、不受干预。这其实是台湾制度缺陷、并非主权基金问题,透过公司治理应该可以克服。但我个人持类似张先生的悲观看法,台湾不尊重专业、过于政治化、缺乏国际观,永远无法达到新加坡的境界。

台湾在外交上被孤立,唯一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就是实力,包括技术、经济和金融实力。台积电是最好例子,但台积电以服务美国客户为主,并没有义务协助台湾打造生态链。

台湾的金融国家队不是金控,而是主权基金,「Money Talks」,台湾不同于中东国家,既有钱、又有产业实力,全世界的优秀企业若想募资,台湾肯定比阿布达比或日本软银,更具吸引力。

台湾过去不是没有用金钱从事外交,去年砸2亿美元投资立陶宛成立基金。由于搞得太大,以至于中南美洲邦交国心理不平衡,宏都拉斯和台断交原因即在于此。与其散弹打鸟,为何不能考虑以主权基金系统性布局?

简而言之,主权基金成立应从战略角度考量,不要拘泥于战术层次。请注意「主权」(Sovereign)这个字,在台湾积极寻求全世界肯定的当下,我想不出来比主权基金更好的行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