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化鹏》抗战名将纪念大会 陆军忆往事

左化鹏抗战名将纪念大会 陆军忆往事。(图/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左化鹏专栏】从小,Laura Ahlhered就听祖父说过这个故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的祖父Archie Bumer,参加盟军缅甸战役,在缅北仁安羌丛林中,被日军团团包围,盟军弹尽粮绝,危在旦夕,幸好中华民国的远征军及时赶到解围,痛歼了如狼似虎的日军,她的祖父才得以脱离虎口,安全回到英国

没有祖父就没有她。

长大后,这名小孙女,也来到仁安羌,循着祖父当年走过的足迹,找寻那段逝去的历史,只是当年的硝烟,早被风吹雨打去,再也听不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再也看不到祖父当时惊恐的眼神。

12月17日中午,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参加在台北举行的「抗战名将孙立人一百二十岁诞辰纪念大会」。

金发碧眼的她,和两百多名孙立人的旧属亲友、昔日新一军的遗族、幼年兵总队,以及女青年大队的后人们,一起追思一起缅怀将军生前的事迹,场面庄严肃穆

纪念大会,由女青年大队乐团的「黄河大合唱」揭开了序幕。退伍军人协会理事长吴其梁季麟连将军、和立法委员吴斯怀等人,相继登台,叙述孙立人将军的生平。

陆军中将熊德铨致词让人动容,他是当年幼年兵总队的「娃娃兵」,白发将军谈少年往事,几度哽咽,掏出手帕,频频拭泪。

民国三十八、三十九年间,国军政府撤退来台,兵荒马乱中,军队收容了一些流离失所孤儿

这些和父母失散的孤雏,来台后,举目无亲,孤苦无依。孙将军在各地巡视时,发现了夹杂在部队中的这些面黄肌瘦的孩子,心疼不已。

先在鳯山湾子头,安置了一百五十名孤儿,后来人数增加到一千三百名,就又在台南三分子营区成立「幼年兵教导总队」。

这些孤儿,年龄最大的十六岁,最小的才六岁。孙将军视如己出,照顾得为无微不至,他四处张罗奶粉,为他们补充营养,并延聘老师,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

不料,两年后,教导总队遭受谗言被解散,这些苦难的孩子,就交由政府接管。有的被安排到运输兵学校学习,年纪稍长的担任总统侍卫或分发到政战学校读书。

几十年后,他们也都出人头地,蔚然成材。有史学家胡春惠、前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校长魏兆歆、作家段彩华桑品载等,有些服务军旅,如熊德铨也一路升上中将。

孙立人将军,安徽庐江人,从小天资聪颖。清华学堂毕业后,负笈美国普渡大学学土木工程,后来又就读美国维吉尼亚军校

抗战军兴,他毅然返国,投身军旅,曾参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月灭华」的野心,剿共时,在东北击溃了共军名将林彪,使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林彪,一路北撤,落荒而逃。

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率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写下了仁安羌大捷的史篇,那一次战役中,解救了七千多名受困的英军,和五百多名美国的传教士和记者。

这场战役,扬威异域,世界瞩目,西方人誉他为「丛林之狐」和远东的「隆美尔」。

因此,也具体影响了英国和美国率先废除了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英国人第一次授勋给非英国籍的军人,他的母校维吉尼亚军校也以他为荣,将他和另两位杰出的校友巴顿将军和马歇尔将军,生平事迹并列校史馆永久纪念,这是中国将领得未曾有的殊荣。

半生戎马,战功彪炳的孙立人,来台后,在凤山练兵,积极备战。后来,却被人诬陷以「涉及郭廷亮七军官涉嫌叛变案」,被软禁在台中寓所三十三年,家中食指浩繁,他曾在台中大坑,挥汗荷锄种果树,卖些瓜果,维持生计。

壮士暮年,回首前尘,他曾慨叹的说:「我只会打仗,不懂政治」,虽然他受尽冤曲,但最被人称道的是:「从不言长官之过」。

八十八岁那年,他重获自由,政府也还他清白,但两年后他就撒手西归,结束苦难的一生,享寿九十岁。

他归葬在台中郊外山区的一处墓园,棺椁直立地面,他的遗愿只有八个字:「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当年,他在缅甸从日军手中掳获的一头大象「林旺」,十多年前,因年老体衰,也在木栅动物园过世了,后来被制作成标本,供人参观。

每看到林旺的标本,就不由追念起孙立人。一人一象,将被后世永志不忘,历史不会尽成灰。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