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回不去?PTT薪水板10年文字探勘 新贫族看完哭了

▲「毕业快乐!」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这句话在九〇年后出生的新贫世代耳里,比起祝福,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哀悼。

图文/日常生活中的统计

台湾历经后经济奇迹的「钱淹脚目」年代,光荣年景一去不复返。薪资倒退、劳资纠纷、责任制低薪等等问题如愁云惨雾垄罩在台湾人心中

台湾人的就业环境为什么越来越困难?我们以文字探勘技术探讨PTT薪水板十年(2004-2015)的转变及青年就业环境,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探究出政策产业风向的转变。

故事来源:《崩世代》

〈 阿德的故事 〉

阿德今年27岁,是家中长子,四年前毕业。父亲过世,母亲身体不好,弟弟还在读书,阿德身为长子,急于负起养家的责任。

于是第一份工作是进入大型量贩店的生鲜超市部门,担任三个月一聘的鱼类理货工,负责宰杀料理鱼货。底薪只有15000元,当鱼货宰杀量超过公司业绩,才会按件计酬。但阿德笃信佛教,实在忍受不了每天杀生的煎熬,三个月就离职了。

失业1个多月找不到正职的情况下,只好进入民营加油站兼职。时薪85元,为了多赚钱只好常常超时工作,但工作一年多之后,加油站就颁订了新制度,若有找错钱等情节都要赔偿,阿德赔钱数次后,深觉规定不合理,经常倒贴,只得辞职。

离职后巧遇国中老师,他正要开设珠心算补习班,急需教幼稚园小孩的老师,一个礼拜上五天班,一天只有三堂课,阿德念在人情和亟需工作之下,答应接下这份工作。

没想到开始工作之后,老师不但没有帮他办劳健保,薪资还随便发,有时候一个月才给几千元,之后一个月最高也才给一万多块,毫无制度可言。

忍气吞声工作一年后,终于离开补习班。之后,阿德为了养家还是只能接电子工厂短期派遣的作业员,只是订单做完之后,工作就结束了。

从阿德的就业经历来看,他在退伍之后完全没有从事过正职工作,不论是签定期契约的鱼货工作、或是部分工时的加油工作,临时性的补习班老师工作、短期派遣的电子作业员,都是非典型工作。

阿德持续徘徊在各种没前途的非典型工作之间,忍受不稳定的职业生涯,由于非典型工作多数以时薪或日薪方式计薪,收入不如全职工作。为了增加收入,只能强迫超时工作。

阿德的故事是真实案例,但只是反映当前台湾众多青年的常见缩影

「失业」、「非典型工作」、「工作贫穷」、「超时工作」是时下受薪阶级面临的各种劳动风险。

〈 毕业了,但你知道所面临的社会是什么模样吗? 〉

「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却要面对最坏的年代。」身为在台湾经济起飞的九零后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及文化资本被瓜分的尴尬阶段。就业环境则是日益困顿,工时攀升,薪资不涨。在台湾,高学历工作职务趋于饱和状态

不过,九〇后的网路环境也提供了发声平台,社群媒体扩大了我们的圈子,我们在网路自由的世界里,化身为一介乡民共享资讯,也吐露社会带给我们的振奋与怒火,以及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哀愁。在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网路社群—PTT,更可以看见年轻一辈面对的社会缩影与其反应的心理状态。

〈 从PTT薪水板的十年转变观看我们所面对的就业环境 〉

PTT,为台湾最知名的社群网站之一。全名批踢踢实业坊,目前拥有超过2万个分类看板,每天上载超过2万篇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这一堂课,我们特别以PTT薪水板(Salary)做为题材,薪水板从2004年开版,以求职、在职与离职相关为三大主题,提供各行各业的公司资讯,就职相关的甘苦谈甚至是离职的劳资纠纷等等。

从2004年开版以来到2015年上半年的薪水板中,我们在此研究运用R统计软体进行文字探勘(text mining),分析共16153篇文字档,从中归纳出每一年最常被讨论到的职场议题,探讨台湾近十年来的职场文化与环境转变。

〈 2004年-2006年职场课题因应科技浪潮与职场认同 〉

2004年到2006年的职场新鲜人多为六七年级生,因应全球化之下的科技狂潮,台湾政府的「两兆双星」政策让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于是,接轨于职场的年轻人们,进入科技业工作,担任工程师,几乎就等于「高薪」的保证。高阶工作另一侧光谱的服务业,也是具有相当讨论度的职业,而那时期的服务业龙头,实为麦当劳莫属,不少年轻人未毕业之前就进入麦当劳工读,做得好的话,还有可能升为经理或店长。

2004-2006年与其他年的资料相比,文章数不多,推测可能被版主整理删除。也较看不到针对业主的评论,文字探勘的结果可以发现10年前的讨论看起来比较单纯于工作内容和应征心得上。

〈 2006年-2008年职场课题:因应科技浪潮与职场认同 〉

在2006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章,同样针对业主的评论较少。「工程师」的讨论度依然居高不下;另外,可以看到「金融业」的讨论,「文组」的讨论度也很高,与前几年相比,增加了较多的学生和新鲜人讨论,如刚毕业的职场菜鸟找工作、面试。

〈 2009年-2010年职场课题:22K政策的起点与外籍移工问题 〉

讲到2009年,历经执政党轮替,也是台湾社会风气变动的重要转捩点。

马政府首先开跑的「基本薪资22K」政策,实际是「大专毕业生企业职场实习方案」,俗称22K方案,是教育部于2实施的就业补助方案。协助毕业生进入职场实习,由政府提供每个毕业生每月2万2千元薪资(俗称22k)并外加劳健保。此方案实施及结束后,却带动企业以22K作为大专毕业生起薪 ,连带使青年薪资无法提升,造成青年贫穷化。

另外,可以发现关于劳动法规的相关名词出现率提升,也开始出现外劳的讨论,2009年3月的劳委会统计显示,在台外籍劳工人口已破34万人,并且超过17万的外籍劳工从事家庭照护工作。国内媒体报导外劳恶劣工作环境的新闻逐渐攀升。

「鈊象电子」实为知名麻将网路游戏「明星三缺一」的母公司 ,因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开放了研发替代役和实习职缺,成为年轻人进入职场的跳板。

〈 2012年职场课题:人才外流 〉

2012年开始出现劳力外流的词汇(例如:去大陆),也出现离职和转职的讨论。在下半年,年轻人的就业梦想「去澳洲」,以及平台报导关于台劳在澳洲的新闻造成相当激烈的讨论,「提离职」一词的出现也代表了职场的不稳定性已经开始萌生了。

果然,「最低薪资」的讨论不外乎就是关于22K政策的抱怨,而许多年轻人口中的「惯老板」意思是雇主对于职员在工作上就该理所当然的吃苦和付出,开始增加其他职业类别的讨论(例如:商科)。

〈 2013年职场课题:服务业龙头脉动与「鬼岛」 〉

2013上半年关于公务员的讨论一跃而上,这也是因为媒体报导公务员的薪资等福利的稳定,对比起其他职业来说根本是梦寐以求的。而服务业「王品」企业的公司文化讨论度也很高,开始出现外派的高度讨论,「鬼岛」一词也开始出现,用来形容普遍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恶劣,甚至延伸出台湾雇主普遍不尊重专业的问题,如2013年一篇讨论南部休闲农场的工作条件:《 [ 心得 ] 不可思议的台湾薪资 》,着实为台湾兽医的低薪(不到3万元)感到不胜唏嘘。

而2013年初也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新闻:关厂工人卧轨抗争事件,来龙去脉简易约为:多家大厂恶意关厂、积欠劳工资遣费,劳委会当年以贷款名义代偿,却在2012年向劳工提告追款,引发劳团激烈抗争,2013年2月5日,劳委会决议依劳工年龄和经济能力,补贴原贷款金额3到9成,但有300多名关厂工人不满,蛋洗劳委会后转战台北车站卧轨表达诉求。因为舆论关系,许多人讨论到他们为何采取如此激烈的抗争,甚至有乘客呛「通通压死!」

〈 2014年职场课题:不安稳的工作认同感及向往 〉

这年,开始出现去日本工作的讨论,上半年出现「远雄人寿」的高度讨论。2014年5月,赵藤雄与前远雄副总经理魏春雄因住宅标案涉嫌行贿桃园县副县长和前国立大学教授,遭检察官声请羁押获准。

而在板上,关于一百万的讨论串也很热烈,俗称存到一桶金,就是以金融业流行的理财词汇,当然,这也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压力和苦闷,如讨论串中其中一篇文说:

「100万真的对某些人来说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出社会,背学贷约50万。每月负担家中 13K ( 家房子用租的 )。23-26 出社会,学贷还完。27-30 结婚 积蓄又全部光光」

还有加班费话题也明显变多。传统产业的讨论也在这年出现,另外也开始出现「鲁蛇」、「烂公司」的词汇。

〈 2015年上半年职场课题:延续的工作不幸福感 〉

主题的讨论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也集中在职场氛围和对于未来的讨论。

〈 2015年上半年的关联词分析 〉

我们在此使用R软体进行关联词分析,达成「舆情搜集」的目的,也就是当讨论到 XXX 时,可知道网民通常也会关注 XXX,透过R找出与该词相关度高的词汇,以便进行撰文或研究时提高内容广度与关注议题涵盖率。

2015年提到「不合理」的文章中,透过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相关系数与其为高数值为0.3,有五大类型的内容:在「血汗职场」中,许多人抱怨在职场上总是「一个人做三个人」、或是批评现在的企业「一堆鬼公司」,而在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北部与中南部的薪资差异讨论更是明显「战地区」,而「血汗设计业」的爆肝工作现况也是讨论居多,甚至出现劝退「只想说别走设计」、「只剩公务员想学设计」,「薪资相关」的不合理则是哀声载道,许多被扣薪、责任制、不支薪、低于法定、无加班费的各种陋习,最后「各种后悔」则可以看到乡民们抒发自己后悔以前当初的选择,或是心寒自己的工作没出路。

于是我们又对「加班费」一词进行关联词分析,相关系数为0.71的分类有三项分别是「羡慕金融业」,其产业的工作环境因较无其他工作类型如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力需求,故较少出现过长工时的情况,而金融业如银行、基金公司等薪资都是拉高国内薪资平均值;另外我们也在分析中发现三个人名,是立委、金管会主委曾铭宗、经常报导劳动新闻的记者。而我们也能看到,传统产业的工作环境是以加班恶名昭彰的,乡民们纷纷抱怨「没调薪」、「没人才」、甚至批评雇主「只会抱怨年轻人不爱传产」。

那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工作议题「低薪」,分析出的相关系数为0.21,不外乎也是「地区」以及「血汗」的议题,再次我们又看见了南北薪资差距的讨论,还有在职场员工对职场的各种批评和抱怨「吝给员工」、「人够奴XX万都嫌太高」、「野狗吠老板」。

我们简单总结观察十年以来的薪水板文字云变化,可以发现讨论的趋势与年轻人所面临的社会现况。在2004 - 2008 年的讨论,以人际关系、人脉的话题为高频。2009 年之后,高频率出现职业类别、工作待遇、找工作的话题。而在2009 - 2012 年期间离开工作的讨论从「资遣」转变为「提离职」,随着所面对的就业环境日益艰难,薪水板的话题氛围也明显地产生改变。

〈 现况的困境:物欲不满足V.S.新贫阶级 〉

除此之外,有一个问题已是人人都得面对的真相,那就是如泡沫般无限滋长的物欲。

与工业时代以生产者为主的旧贫时代相比,当代的消费欲望已经远超过生产层次的消费欲望。社会学家包曼在《工作、消费与新贫》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新贫阶级大多为一般的消费者」。

我们消费,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是满足心理的消费欲望。

加上人际关系在群体的相处里追求认同占有重大因素,因此对于物质会有一定的欲望,例如当大家都在讨论这最新手机的新功能时,我们会希望也能一起讨论,就会希望自己也有同一款的手机。但是现实往往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年轻人往往会感到不快乐,甚至在消费能力不足时,还会被同侪视为是有缺陷的,而节俭的人甚至被视为异类。

而这样的物欲随着广告与网路媒体被膨胀到无限大,呈现一种匮乏的状态。这就是包曼看到的「有瑕疵的消费者」,我们处在消费永远匮乏的年代,或许吃得饱、穿得暖,但是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刻。

过去,将贫穷的劳工说是不道德且懒惰的,是社会毒瘤,包曼表示这样的形容带有主观病态的观点,像是对游民的指责。而在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劳工,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也有很强的动机想努力工作,但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因素,已经不再像是过去只要有意愿就能投入劳动。

而身处现代,失业就与劳动伦理无关,而是与社会结构趋势有关。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全球化劳动市场的重新建构,让这些年轻、有技术又有学历的劳动者却没有稳定的工作成为穷人,正式进入新贫世代。

不只是台湾,原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国家,为了更廉价的劳动成本产业外移,带走国内中产阶级的工作机会,让原来想工作且有能力的年轻人失业。例如欧洲的欧猪五国,青年的失业率可高达50%,贫穷青年的失业更成为重要的问题。

除了物质需求无法满足之外,人民也会因为预见自己日后退休条件会比现在严苛,而在精神层面上感到不快乐。

〈 新贫世代的转机!? 〉

[ 让年轻人看见未来,落实分配正义 ]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若是看不见未来,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有未来。政府在重整经济与加强建设的同时,也要重新分配社会的资源,让更多资源投注在年轻世代的身上,不再让财团等既得利益者更加获利。若要促进阶层的流动,就必须落实分配正义。

[ 精神生活的反璞归真 ]而身为90后年轻人的我们,面对新贫世代的来临,也不全然只能沈浸在负面的思考里听天由命,如果要打破这种负面思考的循环,或许每个人在认识自己的状况后,开始鼓励自己投入问题的解决与尝试,重新评估自己的处境,并且在这样欲望无穷的状态下,学习自我控制与节制。

包曼也在书中谈到在这样全面贫困的大环境下,唯一的正面出路就是全体自发性的俭朴。人们若能够回归简单与纯朴,压制心中的欲望,就能够解决心理层面的贫穷,因而感到快乐与满足。

最后,祝福这个时代的我们,不要畏惧身处于新贫阶级,保有心灵上的富足,才是思考出路因应未来的重要之道。

-

参考资料:《崩 世代—财团化,贫穷化与少子化的危机》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鸿、王兆庆 、张烽益 着《工作、消费与新贫》齐格蒙‧包曼 着

★感谢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授权图片及文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