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存老本 3秘诀助你健康老

长者出门接触新事物,可帮助刺激脑部神经元,避免退化及失智。图为台北市重阳节老人关怀活动。(陈信翰摄)

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推估,台湾即将在2025年成为超高龄社会,每5人就有1名老人。现代人不只追求长寿,更讲求「健康老」,医师建议从中年开始落实「多接触新事物避免大脑退化」、「睡不着也要保持正常作息」、「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等3项生活秘诀,为自己打造幸福老后人生。

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研发推展科主任彭莉宁表示,老化虽无法避免,但终极目标是「维持活跃生活」,不需要受到他人照顾,满足食衣住行育乐,就是健康老的最佳体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6项健康老指标「走得动、吃得下、记得起、听得清、看得见、心情好」,并在2019年公布「长者健康整合式评估」(ICOPE),国民健康署也推出「长者量六力」自我评估。彭莉宁提醒,这些指标环环相扣,只要有任一项未达标,就应该积极介入改善,帮助远离衰弱和失能。

振兴医院银光学苑主任袁玮表示,随着年纪增长,走路变慢、思考变钝、身体开始出现病痛都是无可避免的,要学习和「老化」共存,并落实3个生活秘诀,迎向健康老后生活。

第1是「多接触新事物避免大脑退化」,踏出家门接触新事物,让大脑神经元接受外界刺激,可避免脑部退化。建议不妨在日常中寻求变化,每天换不同路线散步、尝试唱不同的歌曲,欣赏不同的事物之余,也能活化脑部。

袁玮提醒,有忧郁症状或已出现脑部退化的长辈,缺乏应对外界事物的能力,因而抗拒出门,此时需要亲友协助,降低他们的不安全感,帮助他们踏出家门。

第2为「睡不着也要保持正常作息」,袁玮表示,年长者的浅睡期比较长,尤其后半夜会越来越明显,例如睡到半夜3点就醒来,这是生理使然;她经常和长辈说「睡眠要讲求缘分」,睡不着也没关系,不需要执著于睡几小时,维持正常作息即可。

但即使晚上睡不着,白天也不要一直躺在床上,最好出门晒晒太阳,展开一天的日常活动;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不要凡事都请他人代劳,并且维持规律运动、营养均衡,都是健康老的秘诀。

第3是「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情绪是身体的指南针,袁玮举例,面对未知和危险时可能引发焦虑,不满现况而需要突破时可能出现忧郁,但许多人习惯将情绪藏在心里,甚至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情绪,累积久了就容易生病。

袁玮指出,长期忧郁的人,大脑中调节情绪的海马回会萎缩,临床上忧郁和失智经常伴随发生;如突然变得易怒、容易慌张、出现负面思考等情绪变化,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可能是失智的早期表现,建议寻求专业协助。

健康本钱一旦破产就难以重来,袁玮提醒,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熬夜、不运动、饮食习惯差,步入老年时,身体就得还债,因此建议从40岁起开始「存老本」,更有机会健康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