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活100岁秘诀 医学专家:正确保养3神器

身心健康、能跑能走,是最令人想活到100岁的主因。(图/林后骏)

身心健康、能跑能走,是最令人想活到100岁的主因。「没有活到100岁,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它(身体),」擅长人体结构学、台湾大学医学工程学研究教授吕东武一语中的。

哪些器官是健康抵达人生终点线的领路人

神器1:骨骼肌肉系统

首选答案是骨骼肌肉系统,因为加以训练就能延缓老化,也是专家学者票选最想保养的「神器」。

「不能出门去要怎么办?」曾任卫生署署长的杨志良国际公卫专家邱淑媞都很爱到处趴趴走,一位爱旅游、一位疯野鸟摄影,两人都觉得骨骼肌肉系统最重要。

吕东武认为骨骼肌肉系统最适合「用进废退」理论,愈使用、愈刺激就愈强壮,不用就衰退,而且每天走路比偶尔运动更能维持骨密度

研究发现,每天运动的公鸡骨质密度增加最多;偶尔运动的骨质密度并无改变;完全不动的公鸡骨质密度衰败最厉害。

骨骼肌肉系统也常易造成失能。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老人医学专家吴易谦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骼肌肉系统的相关疾病仍是近年造成台湾老人失能的主因。

肌肉问题多伴随长期疼痛,造成不能外出,连带也使心情郁卒。

肌少症是年长者最常见的问题,愈来愈被全世界的熟龄医学专家关注。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任陈亮恭以「小额存款」比喻,每天运动或走路练肌力、摄取足够蛋白质就像小额存款,有助维持骨骼肌肉系统。

早、午餐可以多摄取蛋白质,如豆制品、肉类等,肌肉合成效果最好。

锻炼骨骼肌肉系统永不嫌晚。

台大医院竹东分院院长、也是老年医学专家的詹鼎正认识一位医学院教授,38岁时90公斤,发愤回复健康体态,改吃素,每天早上4点起床练投篮500回,走路到台大,下午打1小时羽球持续至今20多年不变,现年60多岁的他身体状况不错,看起来比同侪医生年轻。

以下动作有助锻炼骨骼肌肉系统,吕东武建议每天持续练习,并可借此了解身体状况变化。

1.单脚站立:单脚分别站立30秒,可训练平衡及肌力。

2.走路:走路脚跟着地、不要有声音。走路能训练平衡感,因为走路时40%的状况是单脚站立。建议穿有吸震鞋垫的鞋,避免走路震动对膝盖造成压力。并可观察走路速度,如果走得比平常慢,可能今天状况比较差。

神器2:大脑

「老等于脑袋不灵光」的说法已被新研究推翻。

2017年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一群平均年龄80岁、大脑功能好、萎缩较慢的超级长者,大脑的认知功能与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差不多。许多研究也发现,运动、多动脑会影响老年人大脑皮质的厚度与智能的表现。「大脑也需要保养,」专长认知心理学、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张立鸿指出,关于这群超级长者为何大脑不老,是目前国际上很夯的研究主题。

学习新事物、人际互动、运动及睡眠,是公认有效的养脑法。愈难、愈辛苦的学习愈能刺激脑细胞,「因为需要更多的认真、专注,大脑会很忙碌,」他举学语文为例,要听、要背、要跟人沟通,可以同时活化左右脑。

与人互动、肌力训练、不过量饮酒、生活规律、饮食习惯正常,维持血压血糖平稳与心血管健康,都有助预防失智。

国卫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新仪提醒,当长辈没胃口、吃不下东西时要小心,可能是忧郁症。研究发现忧郁合并衰弱,会使大脑缺乏能量供给,长期容易失智。

良好的睡眠也有助大脑排出废物毒素。睡前1小时,请关掉电脑、手机及电视,让大脑休息。

有睡眠障碍的人应及早就医治疗,不要让打鼾、呼吸中止症损伤大脑,长期缺氧,加速大脑萎缩

神器3:心血管

民众认为活到百岁最需要保养是心脏,专家反而觉得,心血管疾病是可以被好好控制的。

吴易谦分析,经过多年来为数不少的研究发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一定程度是可以被预测的,并且可透过改变生活习惯(如运动、饮食)降低一定的风险。

除了避免吸烟,即使你身体依然健康,这5个数字,请一定要记得。

●经常量腰围男性腰围≧90公分女性腰围≧80公分,表示腰围超过红色警戒数值,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增加。

国家卫生研究院刊登在国际知名《医药(Medicine)》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55岁以上的人维持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保持心理健康及腰围不超标,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糖尿病发生率。

●常常量血压:一般保养建议血压值不要超过130/85毫米汞柱。

近年国际针对老人血压标准值仍持续进行相关研究,吴易谦建议一般健康人可参照上面数值,如果本身有高血压或年纪较大,建议进一步寻求医师的评估、建议与协助。

●再来,注意3种抽血检查可能出现的警戒(红色)数值:空腹血糖(≧1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与三酸甘油酯(≧150mg/dL)。

以上5个警戒(红色)数值愈少愈好。研究指出若5个中有3个(含)以上项目出现警戒(红色)数值,未来5~10年罹患心脏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风险,会比其他人高很多。

陈亮恭特别提醒,慢性病控制管理要符合生命历程。通常3、40岁的人要严格控制不要太胖,但超过65岁以上标准稍能放松,因为研究发现长辈血糖太低反而容易造成脑损伤引发失智。

好好管理这5个数字,代谢症候群可借由生活作息调整,把红字变不见,大脑也会感谢你。

编按:此文为2017年发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调整、变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