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研发装置K-kit 可观测液体内生物活动

▲K-kit是提供TEM观测液态样品的微型装置,图中的黑色菱形部分为K-kit本体,外围是TEM习用铜网,菱形中间有不完整的淡蓝色方框,方框内斜面底部淡红色长条形区域就是观测窗。在观测窗区域总厚度仅数百奈米,可让TEM电子束穿透(铜网的直径3mm.)。(图/清大提供)

生活中心新竹报导

清大材料系游萃蓉教授,以「一种可用于电子显微镜样品装置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荣获103年度国家发明奖银牌,此专利技术将可以对其奈米成分进行液态穿透电显观察,有助于未来台湾推动生技产业发展、奈米药物开发。对此,游萃蓉表示,「很高兴能研发出对人类有益产品,帮助别人一直都是我的人生目标。」「当时会进行这个实验只是出自好奇,就是一个想观察活体液体生物是怎么活动的想法而已。」提到研究动机,游萃蓉表示,由于目前所使用解析度最高的影像分析仪器就是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其成像原理是借由穿透电子束和试片交互作用,腔体内部需要高真空,因此一般活体和液体样品无法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下操作。秉持着这样的动机,游萃蓉和当时的博士班学生刘国良便进行尝试。游萃蓉本身擅长领域为先进半导体制程及整合,想由微机电技术着手,借由与清大张晃猷、刘承贤教授及交大徐琅及彭慧玲教授等共同主持的国科会大型计划支助与合作,及经过一连串尝试及改良,游萃蓉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观测液体的装置K-kit。游萃蓉表示,此装置为在矽晶圆沉积氧化矽薄膜,并将此薄膜堆叠封装,于其中填入欲观测样品,透过高强度的氧化矽薄膜隔绝真空、保护样品,可维持样品的原始状态,如活体或液态试片,并可应用在任何厂牌的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上。此研究并发表于2008年的Lab on a Chip国际期刊。此发明在刘国良博士于日本参展时,受到闳康科技的重视,并于闳康科技董事长谢咏芬博士牵线下,和国卫院奈米医学研究中心杨重熙教授合作,希望可以应用在观察奈米粒子于液体中运动的原貌。在游萃蓉团队共同努力下,成功协助闳康使用半导体微机电技术商业化量产,六吋晶圆可制作数百组产品,大量生产降低成本,且为可抛式,不致由样品间污染

清大表示,后技由闳康科技转投资成立之合康生物科技公司,并由国卫院杨重熙担任总经理,进行液态样品于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下操作分析服务,提供活体生物动态分析、奈米药剂血液中分布观察、食品添加剂液态分布分析等技术,领先国际。清大表示,现今欧美国际组织均有法规讨论食品药物应用奈米科技的风险及功效评估,此专利技术将可以对其奈米成分进行液态穿透电显观察,有助于未来台湾推动生技产业发展、奈米药物开发。特别是全球奈米药物市场逐渐蓬勃发展,预估2016年全球市场将超过130亿美元,由此更可知K-kit未来可能的应用及发展之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