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食安问题再爆发!台大启动「人体生物监测计划」

台大卫所所长陈保中。(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当发生食安事件,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是否受到影响」,台大职业医学工业卫生研究所今年执行「人体生物监测流行病学先导计划,规划从全台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民众收集检体,进行重金属塑化剂等多种物质分析,了解国人体内物质浓度数值背景,进而厘清相关风险,或推动政策来进行改善,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兴风险物质提早做好准备。

大公学院23日举办第四届环境医学国际研讨会全国大专院校食安系论坛,邀请美、加、德、韩等国际生物监测相关政府代表、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副总统陈建仁高雄市议员黄捷也出席活动。

副总统陈建仁致词时指出,人体生物监测技术将是协助改善食品安全一个很好的方法,透过观察人体饮食可能会接触到的危害物质,进而反思现行食安管理上可能的缺口,来改善政府的食安政策,以更全面地保护人民的饮食安全。

▲副总统陈建仁回母校台大公卫论坛致词。(图/记者李毓康摄)

2011年台湾爆发塑化剂事件,引发社会极大恐慌,到底吃进了多少塑化剂?生殖毒性是不是已经影响到我甚至我的孩子?又如先前北市水管事件,体内的铅浓度是否因为铅水管而偏高?台大职卫所所长陈保中表示,过往国内仅能依赖已有人体生物监测相关数据的国家如美国等资料来评估国民众的暴露风险,但是人种不同,代谢程度不同,其实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陈保中举例,以酒精来说,白种人的代谢就比亚洲人要快,所以他们喝酒耐受度较高。国内也应该要有相关的监测数据,民众才能够理解自己的暴露程度是在那个风险区间,是高还是低。

台湾大学公卫学院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在科技部支持下,自今年起执行人体生物监测流行病学先导计划,结合国民健康署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进行相关监测,并由陈保中担任计划总主持人

陈保中表示,本研究预期针对3岁以上各年龄层、性别、地区民众收案2000人,搜集血液尿液等检体来做重金属、塑化剂等国内常见、民众关心的化学物质检验,了解国人体内的浓度数值。

▲台大公卫学院23日举办第四届环境医学国际研讨会暨全国大专院校食安系所论坛。(图/记者李毓康摄)

陈保中说,进行监测有三大重点,第一、获得国人相关浓度的背景数据;第二、一旦有数据,当发生铅水管、食安事件时,不用再说「你吃多少才会造成危害」,而是可以透过量测数据与民众进行沟通,再清楚不过;第三、未来还可能有新兴风险物质,届时可以使用既有冰存检体进行检验,快速了解该物质对国内民众的危害程度。

陈保中强调,现阶段台湾的风险沟通仍不佳,若不进行测量,只能说是「假装没有问题」的鸵鸟心态,这样与经常隐匿疫情、食安问题的对岸有何差别。

这些数据未来亦可做为相关的疾病预防甚至政策改善参考,截断引发问题的来源。预期本先导计划年底会有初步结果,后续进一步希望由政府来执行第一期(2021-2024)全国性计划,保护民众食品、环境安全。

先导计划收案目前仍进行中,若民众有兴趣参与,也可至台大环境医学中心咨询、评估,检测相关结果也会对民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