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老传产股价涨逾6成 从环保球衣到特斯拉都抓住趋势风口

「我最受不了为了公平,所有制度都每个部门一视同仁!」曾蹲点工厂15年的罗时铨(图中)说。他认为「一个公司,不能只有一套制度。」(摄影者程思迪)

一家成立逾半世纪、股价一度不到两块钱的老牌传产厂,凭什么股价在一个多月内大涨逾6成?

这家公司叫新纤新光集团旗下化纤塑料事业,台湾第一只国产宝特瓶就是由它制造,与南亚、远东新、南纺并称「聚酯四雄」;它,也是过去20多年,新光吴家二代,吴东进、吴东亮、吴东升兄弟冲突的战场。

经营权纷扰,加上纺织业外移,导致该公司曾有超过10年时间,不是亏损,就是靠业外获利赚钱,股价也从高峰的68元,跌到仅剩1.96元。

然而,就在3月底,传出该公司的工程塑胶打进特斯拉充电枪供应链,股价竟在一个多月内大涨超过60%、创近24年来新高。

这个来得又急又快的肯定,对照它超过10年的转型长征,反差显得格外强烈。

过去,新纤最为人知晓的转型战果,是它13年前就投入的环保纱研发。这项由回收宝特瓶制成的产品,其后取得Nike认证,应用在运动服等品项。目前该类产品,已占其化纤事业的7成出货量。

而其实,该公司旗下工程塑胶事业,比化纤事业还早启动转型,却更晚收割。

时间回到08年,当年金融海啸侵袭,冲击全球电子业景气,该公司的工程塑胶事业,因高度集中于电子业客户,连带遭拖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它把目光转向使用大量塑料的汽车业。

然而,当它一接触这个市场,原本的生意方式立刻被颠覆。

花两年拿汽车业门票、砸千万盖检测室拚省时

第一个颠覆是,有别于做电子业生意,派业务拜访客户、送样品;在汽车业,你找客户之前,得先拿到「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ATF)的认证,否则没有人愿意跟你谈。光这个认证,就花了它2年之久。

好不容易拿到这张门票,等着它的,却是另一个颠覆。以新纤的第一个车业客户、全球前五大汽车零件厂Aptiv为例,对方的「磨功」就曾深深震撼它。

过去和电子业做生意,从送样到出货,很少超过1年;而汽车零件耐用度的要求高,新纤工塑事业部长姚兴回忆,对方经常测一个功能,例如耐高温,就耗掉半年,「有时候耽误一下,一年就这样过了,」而且,还不一定保证过关。

为了降低「一个功能试半年才知结果」的不确定性,新纤砸下千万元找上第三方检测机构,辅导建立自有检测室,让它能在正式送样品前,先测试产品是否达标,借此提高认证成功率,省下至少一半的往返时间。

3年前,它迎来在汽车领域二度突破。一家为特斯拉制造充电枪零件的业者找上新纤,对方开出它们从未被要求过的功能「必须承受瞬间电压500伏特」,这是过去燃油车塑料所承受电压的10倍以上。

当时,对方还找了两家供应商,「就是要比,我们谁能先开发出来!」一名新纤人回忆,在与时间赛跑的压力下,他们组成跨部门团队,整合总部的前瞻材料小组,前后送样5次,终于在去年拿到订单。

从7年前拿到第一个客户开始,新纤目前已经有30多个车用客户,来自此领域的营收已达15至20亿元,「工程塑胶虽然占它的营收不高(约一成),但因为毛利好,是它去年主要的获利来源,」资深塑化分析师何耀仁指出。

相较于同业,面对市况不佳时,就减少开支,用保守稳健的态度,被动等待景气循环转正;新纤却是先进军环保纺织原料,到5年前的3D列印材料,再到去年攻入电动车市场。不仅一转再转,更总是转在趋势风口上。

为什么一个51岁的老传产,能动得这么快?

员工把话讲出来」最重要 每月开一次会,搜基层批评

背后关键人物、7年前接棒新纤总经理的罗时铨说,秘诀是,要让全公司的人都敢「把话讲出来!」

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很容易让员工认为自己只是根螺丝钉、难以撼动大局,即便遇到不合理,也选择不发表意见,不利创新萌芽。

罗时铨认为,创新,必须要在一个透明、平等的环境,由各部门一棒接一棒才可能产生,因此营造一个让大家勇于「把话说出来」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

他举例,许多新趋势都在品牌客户身上,这时,负责接触客户的业务,得将讯息带回公司、做跨部门沟通。譬如与研发人员讨论,开发新产品,再交给生产人员,研究适合新品的量产制程。这不能只是由上而下,而是必须由下而上自发进行,才可能长久。

为此,他从接任总经理开始,发起每月一次的「合理化会议」,他要旗下20多位厂长主管,事先搜集基层意见,现场向他提出员工认为公司不合理的制度。

只是,当年的第一次会议,仅一个小时就草草结束。因为多数人还是改不掉「惦惦不讲话」的螺丝钉心态。于是,基层出身的罗时铨,先找他熟识的厂长,告诉对方,一个制度无论再怎么合理,都会因时空背景的改变而不适用,「我跟他们说,你把话讲出来,不是在批评,让他们放下心防!」

当场拍板「玩真的!」不只提振士气更催生新点子

下一场会议,他先请这些已放下心防的厂长发言,一听完需要调整的制度后,他不是现场拍板决策,就是承诺一个月内改变,「就让大家知道,你讲的,真的会去改变,公司是玩真的!其他观望的人才会愿意把话讲出来。」罗时铨说。

譬如,曾有厂长反映,升职的必要条件——英文多益分数,对于许多在生产线、平常用不到英文的技工并不友善。后来,罗时铨拍板决定,如果员工考取工作相关的国家证照,就能做为升职考核的加分,不会只因为英文不及格,就无法升职。

甚至面对年资不到4年的资浅、新进员工,他也每月一次在工厂举行「拾穗讲堂」,让年轻人有说话的机会

这个活动不限制题目,员工可以挑选任何一本书或电影,现场简报并回答听众问题。罗时铨的用意,除了让年轻员工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主管阶层,看到自己平常没发现的下属特质,例如,曾有人因为回答问题沉着,让主管们印象深刻,后来被提拔担任生产课长

这场「把话说出来」的运动,不只间接改变公司氛围,更曾直接催生创新。现在新纤的3D列印线材事业,就是5年前一位加入公司不久的研发人员,当着自己主管与罗时铨的面,建议公司可以将工程塑胶事业的触角,延伸到这个新市场,罗时铨也现场答应采购设备。

相较于国内许多成立半世纪的化工厂,由于公司历史久、资深员工多,资浅员工少有发挥,升官也往往是论资排辈,许多人到50岁,仍升不到中阶主管,「像新纤的几位副总,不只都很专业,还很年轻,大概都5字头上下,」何耀仁说。

当汽车业正面临百年巨变,石化业将可能迎来不用汽油的世界,这说明了,没有任何产业能够长治久安、一成不变。而至关企业未来命运的大转变,或许,就是从让公司里的人愿意把话说出来这样的小地方开始。

《商业周刊17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