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劳工 蔡英文提「无薪假劳工短工津贴」

本报讯

民进党主席暨总统候选人英文8日在前劳委会顾问刘进兴陪同下,召开「抢救劳工─保障就业安全」记者会发表劳工政策,提出「首度求职青年失业津贴」、「提高失业给付的实际领取率」、「无薪假劳工短工津贴」、以及「政府不得雇用派遣劳工」四项主张

蔡英文致词全文如下:

各位媒体朋友

我在「十年政纲」中的「劳工新政」中,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经济战略,主张以在地经济来弥补全球经济的不足,强调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薪资所得,保障劳工的权益。这些主张,我们获得很多回响和建议。大家特别关心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失业,也就是有意愿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第二是无薪假,虽然有工作但被迫无薪休假;第三是非典型就业,虽然有工作但是工作没有保障。这些都是劳工朋友心中的痛。而更严重的是,眼前欧债的危机,即将对台湾带来严酷的考验。我们已经看到失业率上升、景气灯号和股市指数的下滑、外销订单劳动市场的萎缩,这些警讯同时出现,让我们感到很我们明年劳工的处境将会是更加的困难。

在经济动荡的时代,我们不但要协助失业者,也要防止就业者薪水下滑,或者权益受损。因此我们今天更具体地提出四项主张:

第一、首度求职青年的「失业津贴」;第二、提高失业给付的实际领取率;第三、无薪假劳工的「短工津贴」;第四、我们要很清楚地表达政府不得雇用派遣劳工。

我简单说明这四项主张。

第一项,是发放首度求职青年的「失业津贴」。

失业者当中,大概有两成一、大概是10万4千人左右,是首度的求职者。他们因为没有参加过就业保险无法获得失业给付或其他的补助,生活必须依靠家庭的支持。政府有责任协助他们,在找到工作前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许多先进国家,包括澳洲纽西兰、英国等都有类似的措施

因此我主张,年龄在29岁以下、第一次找工作的青年,寻职超过半年者,由政府发给失业津贴。津贴是按照上一年度失业给付的平均金额减半发放,发放的时间最长六个月。

第二项,是提高失业给付的实际领取率。

有很多的失业者领取不到失业给付。2010年的失业给付的领取率只有7.15%,远低于韩国的1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许多定期契约劳工,因为雇主违法不替他们投保,或是由于工作不稳定,投保年资无法累积到6个月,以致不能领取失业给付。

第二、就业保险法的失业认定标准太严格,即使正职劳工失业,也很可能领不到失业给付。

因此我主张,

第一、 针对雇用定期契约劳工较多的行业,应该严格执行劳动检查,要求雇主确实为劳工投保。

第二、 检讨就业保险法,让失业认定合理化。使失业给付领取率更贴近实际的失业状态。

第三项,是发放无薪假劳工的「短工津贴」。

这几年来,部分企业以景气不好、预期获利不佳为理由,要求员工放无薪假,等于是变相减薪。即使形式上经过劳工同意,但因为劳资地位不对等,劳工几乎没有说「不」的权力。

我认为,一般景气风险应该由企业承担,不应该有无薪假。但经济危机的时候,如因企业必须缩短工时,我们要求必须得到劳工同意,也必须经过政府的认定。政府也有责任,提供劳工短期经济协助,以避免劳工陷入困境,并减轻企业周转压力,我们也必须有相当的措施。那么我们的基本想法是这样,对于员工薪资短缺部分,企业对此仍负有偿还的义务,因此在申请核准放无薪假的时候,必须检附偿还的财务计划

因此我主张,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因亏损,必须缩短工时的时候,雇主需完成劳资协商、并经过政府核准才可以实施。政府则应以就业保险基金为财源,给付劳工「短工津贴」;而短工津贴是由政府「代垫工资」,雇主仍有偿还的义务。

第四项、政府不得雇用派遣劳工。

派遣工作者,从2007年的7万6千人,暴增到2010年的35万3千人。其中政府部门是最大的雇主,最保守估计超过1万5千人。这些非典型劳工的工作不稳定、同工不同酬,甚至于劳动条件恶劣,是工作贫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要修改劳基法,让派遣劳工的待遇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正职劳工平等,适用的行业也要限缩。政府部门更应该带头落实,不再使用派遣劳工,这是我上任以后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主张;

第一、 各级政府机关与国公营事业应禁止使用派遣劳工,也应禁止「假承揽、真派遣」的自然人承揽劳工。但应该保障现任的派遣劳工的权益,逐步调整为约聘人员

第二、 应该要修订劳基法,制定「派遣劳工保护专章」,让民间企业的派遣劳工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与正职人员有同工同酬。

我们提出这四项主张,一方面是为因应景气变化预作准备,另外一方面,也是对现行劳工权益保障的检讨。

面对未来景气变化的挑战,马政府只是用「黄金十年」这个口号来麻痹自己,完全没有办法安抚人民心中对未来的忧虑,也给人一种政府在逃避现实的感觉。

我们认为,劳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会面对一波剧烈的景气动荡,国家有责任做好「固本」的工作。不只要维持企业的竞争力,更要把劳工照顾好,在难关中保留元气,才能在景气上扬时,劳资一起共同打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