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封家书处决前从狱中寄出!白恐受难者高一生:我的信要留下来,寂寞时看看
▲白色恐怖受难者《高一生狱中家书》新书发表。书中影像:高一生(左2站立者)与台南师范学校同学合影(图/高英杰授权国家人权博物馆提供)
白色恐怖受难者邹族高一生,自1952年从狱中寄出第一封信给家人后,在处决前陆续写了数十封家书,现存56封,是少数被完整留存的重要历史依据。他曾在信中说「我的信要保存下来,寂寞的时候看看。」如今完整集结出版《高一生狱中家书》,今(28)日在国家人权博物馆举行新书发表会,与读者一同见证原住民族转型正义的里程碑。
▲《高一生狱中家书》完整收录白恐受难者高一生在狱中所写信件。(图/国家人权博物馆提供)
邹族菁英高一生自1952年9月14日从狱中寄出第一封信后,至1954年4月17日遭处决前,于狱中共书写数十封家书,寄给阿里山的家人,现存56封,是目前受难者中在青岛东路3号押房所写的家书当中,有被完整留存下来的极少数案例,更是见证台湾人权发展的重要历史证据,弥足珍贵。
这批书信由高一生次子高英杰翻译成中文,其后译文由同为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蔡焜霖校订,由蔡焜霖曾历经战后最后一个日文世代,因此对高一生的日文,有格外亲切的体会和掌握,两人奠定了珍贵且无可取代的基础。后由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周婉窈及致理科技大学教授津田勤子教授合力校订,力求趋近原义,以维持原来的素朴感,集合4人之力,希望高一生的书信能为中文读者带来日文原有的感动力。
▲《高一生狱中家书》书中影像:1924年高一生(前坐者)嘉义寻常高等小学校毕业时,与兄长合照。(图/高英杰授权国家人权博物馆提供)
国家人权博物馆陈俊宏表示,人权馆在2013年「世界人权日」获赠此书所集结的高一生家书,便期望借由出版的机会,向社会传达两层意义:第一,让大众对台湾原住民族在威权统治过程中,遭受国家暴力迫害的真实境遇,能有更真切的理解,在枪决66年后的今年4月17日,陈俊宏更陪同高英杰前往高一生之墓,藉该书出版向高一生前辈致上最高敬意。明年起,人权馆将与德国史塔西档案局密切合作,更诚挚邀请所有政治受难前辈或家属们,共同来思考如何把手边还存在着的文物或书信,努力地将记忆传承下来。
其二,威权统治时期原住民族的受难经验、以及其中存在的结构性暴力,都远远超出社会既有的理解,人权馆自去年起开始以「行动博物馆」的方式,将转型正义与文学深入部落,意识到不只是涉及公民及政治权利,更有着社会文化、土地等不同面向的议题待处理,如何将「过去的负债」转换为「未来的资产」,需要各方共同来关注,也唯有如此,民主深化的国度才有可能。
▲高一生的次子高英杰分享出版感言。(图/国家人权博物馆提供)
高一生的次子高英杰表示,父亲曾于信中写道「我的信要保存下来,寂寞的时候看看。」当时父亲书信是家族里唯一的安慰和支撑,如今能有此机会将家书搜集成册,非常感动,高英杰现场也以日文清唱道,「你不在的家乡,春天会褪色」向在天上的父亲表达「我们做到了。」
协助校订译文的白色恐怖受难者蔡焜霖,则细数着身处时代转换的同感,家书中对于家人、邹族以及台湾社会所透露的爱,在当权政府眼里即是罪,期望转型正义的时代,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过去的苦难。
《高一生狱中家书》新书发表会今(28)日于国家人权博物馆举办,该书完整收录白色恐怖受难者邹族高一生,在国家政治迫害的高压体制下,于青岛东路3号军法处看守所中,道出对家人、部落最真挚的心声。高英杰也特别再捐赠父亲「家计簿」手稿及充满父亲眉批的《ハーペー先生》(哈威老师)一书,让高一生的史料、文物更加完整,与读者一同见证原住民族转型正义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