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这张高考光荣榜,为啥让一群家长吵翻天
说到光荣榜,大部分人脑中浮现出的一定是大红底子、醒目的字体、一张张神采奕奕的照片,外加“高攀不起”的分数……有些学校的光荣榜上,还会让学霸们写上心得体会。
最近,一份2016年广东某中学的高考光荣榜又被扒了出来,因为画风另类的“获奖感言”再次火出圈。随便贴几张给大家体会一下——
原本严肃正经的“登榜感言”,结结实实地落在地上,变成了让网友们会意一笑的段子,却引起一些家长的不满,他们认为:登上光荣榜的学霸应该以身作则正面引导,不能在这种公共舆论场里嬉笑怒骂。
“我其实不喜欢写一些很正规、很正面的话,现在就是你要敢想,要敢做,要敢于创造。这样我觉得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某位上榜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心声。
这番话能否代表主流观点暂且不论,学校的包容精神首先值得肯定——倘若校方统一给出固定模式,例如只能摘抄名言警句,那光荣榜上的“感言”只能流于形式,索然无味,当然也起不到激励和警醒的作用。
而那些提出质疑的家长,怕是陷入了一个逻辑误区:成绩好的学生,就必须要开口伟光正,有礼有节,更有责任变成一座灯塔为其他学子指引方向……
这不是道德绑架是什么?
被知识武装的头脑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当前大环境下,比“学习力”更可贵的素质,恐怕就是“幽默感”了。
写到这里一定会有人继续质疑:幽默感有毛线用?
确实,这是一种“看似没什么了不起,实际却那么了不起”的技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才能”、“犯错”这两个词相互组合,呈现出四类人,然后让参与实验的被试者进行好感度评分:
第二种人,有才能,同时没有出错;
第三种人,才能平庸,也不小心把饮料打翻了;
第四种人,才能平庸,没有出错。
统计了大家这4类人的印象评分后,阿伦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给人留下印象最好的,不是表现完美的第二种人,而是那个有才能但犯了小错的第一种人;让人印象最差的是第三种人。
阿伦森通过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小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人的人际吸引力提高。而由此延伸出的自嘲,作为幽默感的内核也是一种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意思的能力。
“有意思”仨字儿看起来简单,却少有人能配得上这个标签。
我们常说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舞台上喜剧演员荒诞的表现,其实是对现实压力的一种解构与释放。
相声演员说哪些段子时台下笑声最多?盘点一下不难发现,越经典的相声,越是将平时敢怒而不敢言的事通过嬉笑怒骂表现出来,还能引发思考的作品。
正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所说:“幽默就是用最轻松的话语,说出最深切的道理,在表面上感到很可笑,如果继续往深层挖掘,便会从心底里会心一笑。”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一种用社会许可的方式表达自己被压抑的思想:我们的内心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无时无刻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很多心理问题也是由于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这种冲突平时并不会被意识到,通常我们会不自觉地用防御机制来减轻精神压力。
防御机制有许多种,最常用的就是压抑——将痛苦的经历从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暂时性地忘却。然而,这种防御机制是要耗费大量心理能量的,长期使用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
而幽默和升华是少有的两种利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遇到挫折后,将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压抑、否认。
同样还是萧伯纳的例子,有一次他被冒失的年轻人撞倒在地,十分狼狈,却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土,以一种惋惜的神情对骑车人摇头说道:“年轻人,我看你运气还不是太好,要是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他化解于无形之中。
习惯用幽默来解构生活烦恼的人,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成长中遭受的心理困扰也会越少。
幽默感是顶级的高情商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考了高分特别想发朋友圈炫耀一下,该如何得体的组织语言编排文案?太过了肯定会被暗地里骂成筛子,太收了又丧失了“炫耀”的意义。
幽默感可以很好地化解这个问题,既能满足自己炫耀的愿望,又不引起周围人的反感。比如上面那位“广告位招租”的同学,短短五个字化解了高高在上的疏离感,既别具一格出了风头,又给人一种亲近洒脱的印象。
低情商:学渣们快来挑战我!
高情商:广告位招租~
没有人愿意整天和牢骚满腹、一身负能量的“祥林嫂”在一起,这种人最终只会自证预言,让周围人避之不及。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是这个道理。
而具有幽默感的孩子,总能凭借自己机智的话语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他们往往能在三言两语之内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消除彼此的防备和隔膜,同龄人也更喜欢和有意思的孩子呆在一起,可以说,幽默是一种高超的交友艺术。
先有安全感,再谈幽默感
低自尊的人没有心理能量自嘲,敢于自嘲的人通常都是自信的。有的人被别人开了玩笑,也只是耸耸肩一笑而过,有的人则可能在心中默默记仇。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越安全,孩子越能发挥幽默的天性。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能被称为安全的呢?
首先,犯错不仅没有关系,甚至是被允许的,不会担心会得到糟糕恐惧的结果。成长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其次,家庭成员都可以自由谈论自己的感觉,允许每个人接受我就是我,而不是因为我的表现和成就。越是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的氛围,孩子就越容易成为高自尊、高自信的人。
此外,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甚至批评他们时,也不应该吝啬使用幽默感,这样孩子才能有更轻松的心态去探索广阔天地。
前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就是用幽默方法教育孩子的高手。有次他刚进家就发现一家人慌作一团,母亲正在打急救电话,原来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是不至于使人中毒的,因此一脸轻松地问儿子:“你真的喝了墨水?”
舒拉得意地伸出满是墨水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并没有发火,从屋里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儿子说:“现在没别的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儿地嚼碎吞下去了。”
一场虚惊就这样被一句幽默话给冲淡了,在全家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中的焦点人物,但是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维护孩子的情绪健康,当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共识,而幽默感的培养正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一个拥有充沛幽默感的孩子,是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多重体现。
幽默感看似无关功利,却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柔软又犀利的武器,是一个人与世界相处,与复杂和解的能力。
对于那些叛逆又淘气的熊孩子,幽默感可以让他们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活得更加通透;
对于那些习惯了优秀的好孩子,幽默感也是他们展现内心优越感最高明、最善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