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批评的人眼里都是负面事物!4招建立「过滤网」防护裹着糖衣的攻击
▲心理师指出,批评是不折不扣的伤害,「批评你是因为爱你」说穿了只是包装着攻击的糖衣而已。(示意图/CFP)
如果「鼓励」是陪伴他人走向光明的力量,那么「批评」往往是把人推入黑暗的行为。你或许有些质疑:「被人批评,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知道要改进,不是吗?」在我们的文化底下长大,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难免的。
不过,请你仔细回想:「有哪一次被批评的经验是美好而值得怀念的?」是当你考试成绩不如预期被批评的时候?当你被同事或朋友欺负,回家又被家人冷嘲热讽的时候?还是当你努力学习一样新的东西,却经常被挑三拣四的时候?
「这一盆花是谁插的?配色好像比较单调了一些。」「谢谢你帮我倒水,不过怎么没有倒热一点的呢?」「你写在脸书的文章有点负面,应该要再正向一点。」「愿意主动帮忙洗碗是好事,但最好能够持之以恒。」「你对别人这么友善,怎么没有分一点耐心给家人?」「你最近烹饪是有改善,但我觉得你还有进步空间。」「你姊姊在校成绩不错,你若有她的一半认真就好。」
你的周遭有没有这种人?从他口中说出来的批评,就像海浪那样一波一波,从不间断。
若是平辈也就算了,如果对方是长辈或长官,一旦你出言反驳,对方很可能会顺便训话:「我都是为了你好,才会苦口婆心。」说完后,不忘翻个白眼,再补一枪:「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懂得虚心接受长辈提醒你们的道理。」
为了避免冲突,你刻意深呼吸,把紧握的拳头摆在背后,用力按捺住蠢蠢欲动的愤怒。没想到对方还不放过你:「这样说不得了吗?就是为你好,我才会提醒你。」「换作是别人,我还懒得理他呢!」
面对连番砲轰的批评,即使你的表面故作镇定,内心的火山大概也已经喷发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了。
批评就是批评,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伤害。过往那种「打是情,骂是爱」、「批评你是因为爱你」说穿了,只是包装着攻击的糖衣而已。
如何回应?心理师这么说──
批评为何令人抓狂?喜欢批评的人,视线所及之处,皆是负面事物。
因为他戴了一副「专门找问题」的眼镜,以至于映入他眼帘的人、事、物,通通都变成了「有问题」的景象。
想想看,无论你做什么(甚至什么都没做)都被看成是有问题的,一定会觉得很受挫、很气馁,久而久之,就会很害怕与这种人相处,因为从他们的身上,你永远只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没价值的人。到后来,只要看到他远远走过来,你可能就会想要赶紧闪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这种惯性批评别人的倾向,而且又想脱离边缘人的角色,那么请你务必要努力调整这种对人际关系充满伤害的行为。
如果你很害怕面对别人的批评,请放心,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面对爱批评的人。
因为在意,所以受伤
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攻击,即使那些批评他人的人内在真的存有一些好意或关心,但批评他人的行为,依旧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即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为何我们还是觉得受伤?因为我们很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也就是我们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两种主要的管道。
在生命早期,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时,我们透过身边同侪、大人的评语来认识自己;渐渐长大以后,透过内在的觉察、省思,我们也会产生对自己的看法。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我们借由这两种管道逐渐建构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正因为「别人的评语」是认识自己的主要来源之一,加上我们又生活在讲求团体群居的社会中,所以真的很难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适度参考别人的说法是有必要的,那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别人看待我们的观点,有时候,也能适时修正我们身上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与态度。
可是,如果我们全然凭借着他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就等于把评价自我的权利,全盘交托到他人手上。
试想:你是不是够努力、够勇敢、够体贴、够热心……都是由别人说了算,这也太没道理了吧!
缝隙太大的网子捕不到鱼,会让你饿肚子;缝隙太小的网子,又可能把小小的鱼、虾捕捞一空,破坏生态平衡。面对他人的批评,也是如此,完全充耳不闻,很可能会错失一些调整自己的良机;但一字一句全都听进去,也会让情绪充满负担。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必须打造一张缝隙大小适中的网子,帮忙筛选他人的评价。
这意味着你不能一如过往,天真地期待别人从毒舌变成甜嘴。你必须主动学习为自己做两件事:一是练习评估他人的批评;二是觉察自己因应他人批评的模式。
重新评估来自他人的批评
无论对方是否是情绪化的人、有没有故意针对你,那都是对方的事情,你无须为他找借口,也不用去评估他的状态。你只需要为自己筛选:这个批评,我需要认真看待吗?有没有值得自己思考、反省的部分?
一个人在批评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都像是一种旋律;而他说话的音量,则是播放音乐的音量;至于批评的内容,本身就像是歌词。虽然歌词很重要,但旋律和音量也都是影响听众情绪和感受的重要元素。
所以,如果你想评估某些批评对你是否有值得反思的价值,请试着用以下的步骤练习:
1.写下来:写在纸上,尽可能以对方所说过的内容、用字遣词来做记录,不要添加你自己的情绪和用词。
3.检视重点:在剩下的内容里,有没有的确是你没做好的部分?有没有你需要调整的部分?
4.调整或抛弃:如果有值得调整的部分,就想办法去调整;如果没有,那就把这张纸揉成一团丢掉,或者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烧掉也行。
这个练习有两个目的:第一,帮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批评,因为他人的表情、语气、音调、音量、肢体动作,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无法客观撷取话语里的重点。透过书写,像是帮我们重新找回内容,但是又同时将事件调成静音,减少内心的不舒服。
第二,是心理学提到的「减敏感」:同一款美食吃久了,新鲜感会下降;同一件事情经历几次,情绪的起伏,也会减少一些。透过重复接触同一件事情,减少这件事情对你带来的情绪强度。经常做这个练习,你就愈能理性面对原本会引发你负面情绪的批评,降低情绪失控的机率。
持续练习,内心更坚韧
一开始要做这个练习,对许多人而言,可能是内心充满挑战的。
倒不是因为练习本身很困难,而是因为要去回顾令自己不太舒服的情境,往往会让人想要打退堂鼓,但你既然想要有所改变,请鼓起勇气,练习看看!
在练习的过程中,你将会逐渐降低批评带来的恐惧和不适。不舒服的感觉难免还是会有,但不至于像以往那样对你造成太大的冲击。这就像是你第一次看某部鬼片时,会觉得很可怕,但如果多看几次,害怕的感觉,肯定会降低许多。
其次,透过认知层次的筛选练习,未来当你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比较能够筛选掉那些不必要的情绪字眼,加速判断这当中有没有需要接收的部分。
如果有,就试着调整;如果没有,那就当成耳边风吧。
觉察自己对批评的因应模式
这本书阅读到这里,相信你一定很清楚我的风格:不需要为别人的行为找借口,但也不要期待别人先改变。纵使有些人习惯说话时夹杂批评,但我们还是得把力气放回自己身上。
情绪与感受来得很快,往往事件才发生,脑袋都还来不及运转,你就会感受到害怕、气愤、担心等等。所以,如果想要降低被批评影响的情绪,我们就得回到认知的层次,问问自己:是什么让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如此在意?我们看待批评的态度,如何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总是很在意自己不完美的样子,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请参考本书第三章〈喜欢自己,是摆脱边缘人的第一步〉,帮助你自己跳脱这种困境。如果面对批评,你总是不知道该如何适当地回应,请参考下一章〈面对很爱『聊八卦』的人,该怎么办?〉里的回应策略。
★本文摘自宝瓶文化《摆脱边缘人生:25则人际攻略,打造有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人生》。作者胡展诰,咨商心理师,喜欢说故事,每一年都有超过百场讲座与课程。现为行动心理师,实践小时候想要每天搭车到处旅行的梦想。「给在脸书、IG、LINE畅所欲言,但面对真实人际关系,却说不出一句话的现代人,一本最实用与关键的人际关系书。」「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21个人际练习,让你拥有更尊重彼此,轻松、自在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