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市郊住竟藏「健康风险」 耶鲁最新研究令人意外

美国耶鲁大学与丹麦、瑞典学界合作研究发现,住在市郊对于心理健康竟是不利因素。(示意图/Shutterstock)

大都市从早到晚嘈杂熙攘,居住空间狭隘,很多人因此向往迁居郊区图个清静,顺便换个大一点的房子,住起来也舒服,有车代步就可解决通勤问题。这计划听来很理想,却非幸福快乐百分百保证。美国与丹麦、瑞典学界合作研究发现,迁往市郊生活反而可能使人抑郁消沉,原因在于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变少了,而且市郊往往也难以接触到青山绿水纾压。

英国《每日邮报》报导,美国耶鲁大学、丹麦阿尔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瑞典耶夫勒大学(University of Gävle)利用人造卫星影像搭配AI,绘制出丹麦全境1987年到2017年之间所有建筑密集地带的3D地图。研究人员分析7万5650名忧郁症患者与75万6500名同龄但无忧郁症者的居住地点得出结论显示,这30年期间郊区居民罹患忧郁症的风险比市区居民高出10%至15%,比乡间居民高出20%至30%。研究成果已登上国际期刊《科学先端》(Science Advances)。

郊区人口密度比市中心低、高于乡间,房屋彼此之间距离较远,或者房屋成排而建,少有楼上楼下邻居同栋居住。

大城市周边市郊地带的房屋建筑型态让居民反而降低了与他人互动的可能。(示意图/Shutterstock)

大城市里的餐厅、咖啡馆等场所众多,居民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互动社交。(示意图/Shutterstock)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陈凯伦(Karen Chen,译音)说,住在郊区的人不像住在都市闹区的人一样经常造访商店、餐厅、咖啡馆等场所,花在开车远离这些场所的时间比较多。此外,乡村环境似乎也不会拉高心理疾病发生率。

研究报告也指出,附近有户外空间、楼高逾10公尺的住宅大楼,住户出现忧郁症状的机率偏低,原因可能在于住户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产生社交互动。研究人员建议,建筑密集地带的住宅用地规划应优先保留住户通往户外空间的途径,以降低居民发生忧郁症的机率。

参与这项研究的瑞典耶夫勒大学环境科学博士萨缪森(Karl Samuelsson)指出,排除社经地位、家族病史、单身或失业等因素后,单纯考量居住环境因素发现,建物型态单调、缺乏聚会场所与大面积绿地的情况下,忧郁症的发生率偏高,「此前学界已有不少人主张住宅楼房务必保留容易通往绿地与水边的路径,现在我们可以从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的层面支持这个主张」。他说,这项研究并不支持居民须靠汽车代步移动的市郊地带面积持续扩大,密集居住地带的规划则需要更多智慧,要兼顾社交生活与亲近自然两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