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54000亿!科技股遭遇史诗级抛售潮

来源:券商中国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曾经牛气冲天科技股,在2021年2-5月遭遇了一轮抛售潮。自2021年2月18日以来,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的30只成份股市值合计蒸发了约54359亿港元。

昔日疯狂南下抢购科技股的公募基金,一度陷入浮亏的局面。其中,华夏全球精选的回撤幅度最大,期间的最大跌幅一度超31%。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的前11大重仓股全部都是科技股,持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接近40%。

至暗时刻过后,向好的迹象正在显现,部分科技股巨头经历回调之后,高估值风险已得到释放,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从5月14日见底以来,已明显企稳,累计反弹超8%。近日,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认为,亚洲科技股下跌主要是因为估值下挫,而非其他因素,抛售不太可能持续,很多投资者仍有非常强烈的逢低买入科技股的心态

科技股的“抛售潮”结束了吗?

自2021年2月18日以来,全球科技股似乎进入了“寒冬”,一直跌跌不休,亚洲多个重要的科技股指数经历连续下跌后,已经进入熊市,或处在熊市边缘。

其中,香港恒生科技指数自2月18日开始见顶回落,一度跌至7433.44点,较2月的高位调整幅度一度超过30%。一般认为,股指从最近的高点下跌超过20%,就被视为进入技术性熊市,照此看法,恒生科技指数早已进入技术性熊市。

不过,自5月14日见底以来,该指数已呈现企稳态势,连续拉升后进入横盘震荡阶段,累计反弹幅度已超过8%。意味着,已经有风险偏好高的抄底资金正在尝试布局部分超跌的科技股。

具体到个股而言,2021年2月18日至今,新东方在线跌幅最大,已超过63%,另外美团、快手、阿里健康等的最大回撤幅度超过40%,阿里巴巴港股腾讯京东的最大回撤幅度也都超过20%。

其中,美团是港股第五大市值公司,仅次于腾讯、阿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在这一轮下前夕,美团的总市值一度高达2.52万亿港元,而截至6月18日收盘,总市值已跌至1.84万亿港元,累计蒸发约6800亿港元。

另外,作为港股科技板块的绝对龙头,腾讯控股、阿里巴巴自2月18日以来的跌幅也分别达到20.2%、22.5%。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2月18日至今,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的30只成份股的总市值已合计蒸发了约54359亿港元。

暴跌前夕,“公募一哥”狂买美团

2021年1-2月,内地资金曾掀起一轮南下潮,疯狂扫货科技股,沪深港通的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一度超过260亿港元,期间南向累计净流入资金高达3855.5亿港元,“跨过香江,抢夺定价权”一度成为最热话题。

其中,公募机构南下抢购科技股的热情最盛,腾讯、美团成为最抢手的2只科技股。

截至一季度末,腾讯成为了公募基金的第3大重仓股、第1大重仓的港股,多达516只基金重仓持有,合计持股21128万股,较上一季度末增持了7813万股,增仓幅度达58.7%。

另外,多达201只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中都配置了美团,合计持股数达17664万股,较上一季度末增加了2933万股,以持仓市值计,在港股通标的中,公募基金对美团持仓市值仅次于腾讯控股,成为第二大港股通重仓标的。

其中,“公募一哥”张坤掌管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对美团加仓尤为凶猛。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持有美团数量达3370.4万股,相比年初增加了751.2万股,持仓占比一度接近10%;该基金期间对腾讯也加仓了258万股。

科技股崩盘式下跌之下,重仓持股的公募基金自然是遭受重创。部分公募基金的净值自2月18日以来也出现明显的回撤,部分基金回撤幅度甚至超过30%。其中,大幅加仓美团、腾讯的易方达蓝筹精选的最大回撤幅一度达22.5%,随着近期科技股的企稳反弹、白酒股的大涨,易方达蓝筹精选净值回升了8.5%。

此外,在可投向沪深港三个市场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中,华夏全球精选的回撤幅度最大,自2月18日以来,该基金的最大跌幅超过31%。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持有前11大重仓股全部都是科技股,持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接近40%,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腾讯、美团、特斯拉,均是2月18日以来下跌明显的科技巨头。

另外,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掌管的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2月18日至今的最大跌幅也达到28.4%以上,该基金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高达97%,其中港股占净值比达到41%,重仓股也包括了腾讯控股、美团等。

回调之后的科技股还能买吗?

投资界历来有一则反人性的规律,风险是涨出来,机会是跌出来。其实,这一轮科技股大跌行情,最根本的原因是,涨得太高,估值太高。

众所周知,股价= EPS × PE,那么推动股价的上涨因素简单来说就两个:靠EPS的业绩增长;靠PE的估值扩张。

以美团为例,2020年以来,业绩、用户增长与市场份额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改善,但股价却一路飙涨,期间最高涨幅达556%,很显然,这一轮股价拉升主要是靠PE的估值扩张。一旦市场风格转变,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亦或是政策监管环境变化,便上演了杀估值的行情,这也正是美团一路下行的原因。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股,那么经历了这一轮深度回调之后,是否跌出了机会?

其实,自5月中旬以来,已经有部分资金开始尝试性抄底香港市场中大幅回调的科技股。从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来看,触底反弹后,开始呈现企稳迹象,惨烈的杀估值阶段或许已经过去。

近日,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建议投资者买入遭到调整的亚洲科技股。该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Kerry Craig表示,之前的下跌主要是因为估值下挫,而非其他因素。他认为抛售不太可能持续,毕竟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仍有非常强烈的逢低买入心态。

Pictet资产管理公司高级多资产投资经理Andy Wong表示,成长类股票具有诱人的价值,因为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情绪掩盖了它们优异的业绩。

以腾讯为例,5月20日,腾讯发布了2021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的营收为1353亿元,同比增长25%,再次超出市场预期的1336亿元;净利润方面,第一季度腾讯的净利润为477.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业绩增速依然非常稳。业绩增长的同时,股价经历了一轮回调后,腾讯的PE(TTM)已降至27倍,几乎处于近10年以来的低位。

Capital Group投资总监Andy Buden认为,长期趋势支撑着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兴趣,数字化在过去一年加速发展,并将继续下去,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自动驾驶和VR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科技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其他投资者对高价科技股仍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边际趋紧、全球债券收益率上升威胁估值、通胀回归有利于周期性走高的情况下。

Invesco亚太地区全球市场策略师David Chao表示,更高的收益率和贴现率使得那些依靠未来收益来获得高估值的成长股的估值承压。尽管亚洲科技股价格有所下跌,亚洲科技指数的未来12个月市盈率回落至18倍,但平均估值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过去十年以来的平均估值水平为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