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邮局公办都更 3大楼未具文资价值

北市府与中华邮政公司合作,计划在北门邮局后方4200坪空地兴建30层、50层楼高的双塔,作为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基地内除了已具文资身分的北门邮局外,还有西侧的包裹大楼、南侧的函件大楼及东侧的行政大楼,未来办理都更时可能被拆除。

由于包裹大楼和行政大楼屋龄超过50年,根据7月上路的新版文资法第15条,处分前应先进行文化资产价值评估,因此文化局本周邀集文资委员前往会勘,连同函件大楼一并评估,认定3栋建物都不具文资价值。

文化局表示,委员认为3栋建物虽是1950、1960年代所建,但设计内容、材料及空间等建筑品质上,不具有稀有性和珍贵性,缺乏文资条件;且内部空间已大幅装修更动,还有多处结构补强,不具文资保存潜力。

另外,因为都更基地紧邻北门邮局和国定古迹北门,根据文资法第34条规定,任何营建工程不可破坏古迹群的完整,相关设计都须经过文资会审议。

委员会勘时也对此提出建议,认为未来兴建建物应配合围塑中庭,改建后要尊重古迹背后开放空间,考量北门古迹周围景观的视轴线,控制量体及高度,若依照市府目前的双塔规画,送入文资会恐被打枪。

都发局长林洲民回应,目前全案仍在规划中,仍会不断地修正,北门邮局周边是重要的历史街区,所有相关设计都会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