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历史当道!竟成认知作战利器(赖祥蔚)

继公视电视剧《斯卡罗》之后,《茶金》接棒引发大家对历史的热议。历史,也可以不必这么沉重,单纯当成故事看,当成影视创作的改编素材也很好。(图/茶金脸书)

继公视电视剧《斯卡罗》之后,《茶金》接棒引发大家对历史的热议。

学历史有什么用?很多学生经常这么问。西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学者修昔底德曾说:「历史会重演。」西元六世纪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两人不约而同,说出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也可以不必这么沉重,单纯当成故事看,当成影视创作的改编素材也很好。

不管是鉴往知来,或者是欣赏历史趣味,或许还是会有人觉得这两者实际应用的价值不大。是吗?

厉害的来了,谁都没想到历史再度当道,而且竟是用这种面貌。当台海两岸的紧张氛围,随着共军军机绕台而渐渐升温。当中国崛起,中、美两大强权的对抗,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饱受关注?未来会发生战争吗?还是,战争其实早已开打,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认知作战。

认知作战其实不是新鲜事,古代兵家早就说过:「攻心为上。」不过这个议题受到关注,跟中共先后提倡「三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以及认知作战有关。「三战」从2003年提出以来,讨论已多;在台湾,过去一年,认知战才受到比较多的讨论,但是早在2016年假讯息影响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就已开始受到注意。

台湾有研究者指出,中共《解放军报》曾强调认知战,尤其「制脑权」,战术包括:一、透过宣传叙事进行「感知操纵」;二、「切断历史记忆」推广新价值;三、改变意识形态并「改变思维范式」;四、「解构象征」以挑战国家认同。前面这段话,把历史变成了认知作战的利器。但,这是中共解放军独创、新发明的策略吗?其实不是。

中国大陆各界对于认知战的讨论由来已久,曾华锋、石海明两位军事研究人员,在2014年出版的《制脑权:全球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解放军出版社)一书,就提到了「制脑权」这个观念。

曾华锋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冷战期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是通过交流,逐渐渗透西方的价值观念。他提出「制脑权」,是用来批评西方的认知作战,而且归纳四种主要方式:一是「感知操纵」,托夫勒在《战争与反战争》一书中,将感知操纵的工具归纳为六个方面。二是「切断历史记忆」,借此改造人的思想与社会意识形态。三是「改变思维范式」,促使人们背离明显的事实而接受谬误的结论。四是「解构象征」,通过嘲讽和戏说历史辉煌成就、伟大人物及文化,导致人们逐渐丧失本来的认同感。所以最会搞「认知作战」的,是号称自由民主的美国啊。

历史被当成认知作战的利器,正好彰显历史在当代的重要性。不管到底是谁在发动认知作战,也不管是谁在利用历史发挥「制脑权」,只有能掌握历史、善用历史者,才能获得胜利。

(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历史小说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