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六死三留一回头」的真相(赖祥蔚)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用以形容先民渡海来台的凶险。问题是,这到底是像「白发三千丈」的文人夸饰语句,还是具有统计意义的真实数据?(图为台湾海峡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几百年前从福建搭船到台湾,会有多凶险?

不少人经常提到「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用以形容先民渡海来台的凶险。问题是,这到底是像「白发三千丈」的文人夸饰语句,还是具有统计意义的真实数据?

「白发三千丈」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当时一丈相当于现在的三公尺,三千丈是九千公尺、九公里。诗句透过夸饰,让人更加印象深刻,但是真实世界里,不太可能有九公里长的白发。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是夸饰还是真实?在清朝要航行通过台湾海峡,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先回顾一下航海历史。

早在唐朝的显庆六年(西元661年),就在广州创设「市舶使」,以管理当时经常来往于阿拉伯等地的商船。从日本来中国的鉴真和尚,西元750年前往广州时见到「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

宋朝更有海上丝绸之路,通往58国,最远已达今天非洲的埃及以及欧洲的义大利,泉州作为通商港口,在宋朝超越广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明朝有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他从永乐三年(西元1405年)开始,七次下西洋,最远航行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至于民间,明朝虽有海禁,但渔业从未停止,出海捕鱼的渔民非常多,万历十七年(西元1589年)福建巡抚周采建曾经提到「鸡笼、淡水,地邻北港捕鱼之处,产无奇货,水程最近」。来台捕鱼对福建渔民来说「水程最近」,不难得知当时渔民的航海范围一定更远。

前立法委员蔡正元撰写的《台湾岛史记》提到,荷兰人来台时记载两岸之间航运频繁,当时为了向入境者收费,清楚记下了每艘船来台时的人数,以及其中有多少男、女或是儿童,这些记载也显示当时有不少女性来台。

台湾海峡最危险的水道是「黑水沟」。广义来说,黑水沟可以代表台湾海峡;但是严格来说,黑水沟是指台湾海峡的特殊长条水道。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在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撰写《海东札记》提到:「俗呼厦门至澎湖为大洋,澎湖至鹿耳门为小洋。由大嶝出洋,海水深碧,或翠色如淀。红水沟稍赤,黑水沟如墨。更进为浅蓝色,近鹿耳门则渐白矣。」不只有黑水沟,还有红水沟。

台湾县知县薛志亮更在嘉庆十二年(西元1807年)的《续修台湾县志》提到:「黑水沟为澎、厦分界处,广约6、70里,险冠诸海。其深无底,水黑如墨,湍激悍怒,势如稍洼。」而且补充指出:「黑水沟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广可80余里,为澎厦分界处,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其在澎湖之东者,广亦80余里,则为台、澎分界处,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无底,大洋风静时尚可寄椗,小洋则不可寄椗;其险过于大洋。此前辈诸书纪载所未及辨也。」从卫星照片可以看出,台湾海峡有两条颜色较深的长条地带。西元2021年有男子搭乘橡皮艇从福建泉州偷渡到台中,花了十小时。台中区渔会总干事接受媒体访问说,日治时期对岸有人靠着皮球偷渡来台。真相待查,但可知渡海没那么困难。

台湾海峡最窄之处是从桃园市观音区到福建的平潭,大约130公里。两岸船运直航可从八里来往平潭,距离大概160公里。大海航行当然有风险,只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这种说法到底是夸饰还是统计?做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查证,多多探究才能呈现真相。

(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