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华视上架52频道的媒体经济四大谜题(赖祥蔚)

华视总经理庄丰嘉一度与文化部长李永得对华视得否播放政治广告的意见定调不同。(黄世麒摄

众所瞩目的52频道上架议题,目前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已经同意中嘉系统提出由华视新闻资讯台上架的申请。这个议题引起各界对公广集团关心,也有人以为以后转到52频道就是华视。回顾整个事件,从媒体经济学角度来看,其实存在着被多数人忽略的四大谜题

谜题一:什么是公广集团?公广集团为什么重要?

台湾推动公共媒体多年,1980年代就有许多人呼吁应该成立公共电视。匆匆40多年过去,台湾不但有了公共电视,还有公广集团。然而,讨论议题切忌盲信名目主义,也就是看到名称就相信一定名副其实,一定要回到初衷来检视。

全世界都推崇公共媒体,这是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政府控制的媒体不会代表公民财团控制的媒体也不会反映民意,唯有摆脱政治与商业的掌控,媒体才能真正具有公共性

公共媒体的存在价值,还在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中的媒体一定会追求观众极大化,也就是主流观众,因此会忽略菁英文化或者弱势关怀。正因如此,公共媒体应该服务主流媒体没兴趣服务的族群

问题在于,如果公共媒体服务非主流族群,尽管有正外部性收视率可能不会好看。这也是台湾公共电视成立至今,一直摆脱不了的宿命。真的要落实公共精神,收视率可能不高,于是外界、尤其是审议预算的立法委员,难免以此批评公共电视。但公共电视如果也服务一般主流观众,去跟商业电视台竞争市场,那为什么还需要公共媒体?

不是名字有公共就必然是公共媒体。公共电视落实了多少公共精神?又要如何评估并且说服各界?这是第一个谜题。建立不同于收视率的指标,可能是解决方案之一。

谜题二:华视是不是公共媒体?

公共媒体的本质是什么,前面已经讨论过。问题是,公广集团是什么?公广集团内的华视等媒体又是不是公共媒体?坦白说陈水扁前总统任内把华视纳入公广集团,非常有开创性,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这其中就包括华视定位的问题。

相较于公共电视的体质单纯,华视不但有比例不低的民股,也要依靠商业广告存活,不但体质半公半商,体制上又必须臣服于公视之下。华视经营困难,亏损不轻,前述问题要负担很大的责任。华视如果是公共媒体,就不该用收视率评估表现;但如果要争取广告,收视率又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华视新闻资讯台上架52频道,又跟公共媒体有什么关系?日前文化部李永得部长在立法院公开指出,华视新闻资讯台进驻52台是纯商业电视台的纯商业机制。李部长不只是文化部长,早年也曾经管理公共电视,他的谈话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谜题三:华视上架52频道的合理性是什么?

频道上下架本来应该是商业机制,应该由系统业者选出最有市场竞争力的频道上架,毕竟有线电视面对MOD 跟网路平台的强大竞争。很多支持华视上架52频道的主张,是认为要支持公广集团。公共性跟商业机制怎么融合,值得思考,如果真有必要,主管机关或许可以明定新闻区块要有一个频道保留给具有公共性的媒体。至于具有公共性的媒体是不是公广集团成员,应该有一套好的指标来呈现,华视原新闻团队的表现好,应予肯定;商业媒体如果加强公共性,更要欢迎。

谜题四:华视上架52频道是门好生意吗?

华视上架中嘉52频道,有人认为可以解决亏损现状,也有人担心恶化亏损问题。目前除了中嘉系统,其他主要的有线电视系统还没有确定52频道由谁上架。华视上架52频道如果是门好生意,应该努力争取其他系统也上;但如果不是好生意,要不要全上就有必要再思考。

是不是好生意,决定的因素很多,前述的定位不明是华视长久以来的一大困扰。新闻区块有这么多新闻频道在竞争,本来就不太容易,公广集团公婆多,尤其华视还有小公婆,格外辛苦。如果赚钱,恭喜华视;但居安思危,当先想好万一更亏,如何处理?

(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