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徐巧芯批评许淑华「薪水小偷」的深层思考——谁来评鉴民意代表?(赖祥蔚)

台北市议员徐巧芯批评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许淑华是薪水小偷,因为几乎都缺席议会大会,公布「许淑华相簿」。(中时资料照,郭吉铨摄)

国民党新生代战将、台北市议员徐巧芯批评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许淑华是薪水小偷,因为几乎都缺席议会大会,涉嫌诈领出席费。许淑华则是立刻反批徐巧芯当了4年的议员却还搞不清楚议会程序,她签到后去进行选民服务,欢迎徐巧芯去检举。市议会则说明,有签到开会就可领出席费,这方面没有违法或诈领的疑虑。

这场大战,不仅因为两位议员都将参选台北市第7选区(信义、南松山)的立法委员选举而高度受到关注,其实更涉及了一个重要的民主议题——谁来评鉴民意代表?又怎么评鉴民意代表?

有人可能会说,民意代表机构定期改选,就是最好的评鉴机制。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却未必完全正确。因为公民投票,往往根据的是候选人的知名度以及过往印象,所以在民代问政讯息没有完全公开透明的情况之下,公民对于民意代表实际问政的表现如何,很难获得充足的资讯,只能凭借片面的媒体报导或是网路讨论。

徐巧芯批评许淑华的出席情况,这其实是长久以来台湾民意机构的惯例——民意代表亲自签到,就视同出席,至于签到之后有没有真正进入议场,或是进入议场的时间多久,甚至是在议场的时候,有没有认真问政,还是在上网追剧或甚至趴着睡觉,基本上外界不容易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议案只要有一位民代根据议事规则喊出「清点出席人数」,这个议案就绝对无法通过,因为实际在场人数一定远远低于签到人数,常常不及法定出席人数。

很多民代机构只公布民代的出席情况,这个出席情况就是签到情况,无法反映真正的出席情形。但是话说回来,不排除确实有民代可能签到了之后,真的在议场外忙于其他问政或服务,随时会回到议场;也可能有民代虽然人在议场,却没有认真问政。

目前有一些公民团体针对立法院进行评鉴,这就是一种比较科学化的民代评鉴机制。不过要小心的是,评鉴不能流于形式,例如出席率就可能出现徐巧芯议员批评的情况;至于评鉴质询次数或者提案次数,也可能变成数字游戏,很多民意代表为了要冲高次数,往往直接大量连署、甚至抄袭别人的提案;或是看报治国,看到新闻媒体有什么议题,就先抄报导内容再加几句自己的问题,这样就算提出书面质询。结果是民意代表提供给评鉴机构的问政数字很漂亮,但却是「败絮其中」。评鉴机构如果不详查,就会被误导。

为了深化民主,应该对所有民代机构都进行评鉴,尤其是地方议会,而且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还应该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例如不妨结合现在联合国一直大力推动的ESG,来看看民代问政有没有符合国际的主流趋势。当然,ESG也有很多不足,可以先当基础,再发展出更好的评鉴理论与体系。

(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历史小说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