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须文蔚》假牙政治学之外,银发族真正的需求?

银发族。(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迈向银发社会,视听茫茫,齿牙动摇,已经成为人生必然要面对的窘境,知名作家简媜在《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一书中,提醒读者要面对老化的必然,在这经历中,一定要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希望在漫长黑暗的隧道中,尽头会有个银闪闪的发亮之物,「那可能是个温暖、充满平安的地方。」回顾这些年选举政见中只见装假牙,很少候选人关心老人家听力的衰退,或许是该有不一样思考的时刻。

回顾台湾的「假牙政治学」,最著名的莫过于1998年谢长廷竞选高雄市长时,提出高雄老人免费装假牙的政见,为他市长之路加分不少,兑现竞选支票,当时估计是新台币36亿元,让老人家能「努力加餐饭」,相信选民一定很「有感」。后余波荡漾,2008年有立法委员提案主张将65岁以上老人装假牙纳入全民健保给付,但未获国民健康署采纳。

其后每到选举,装假牙的政见就如野火蔓延,成为地方选举的重要话题,诸如:2014年赖清德与林佳龙选举市长,都不约而同主张「全面补助65岁以上长者全口假牙」。其他县市长候选人纷纷跟进者,不在少数。在众牙齿议题中,相当有创意的是朱立伦,他认为免费假牙政策,新北市不落人后,补助金额和其他县市一样,但更专注在前期预防,推动牙齿「涂氟」,年满65岁以上新北市长者,一年一次,并且透过涂氟过程,检查牙齿,希望保留真牙,因为「真的一定比假的好」。

抛开牙齿议题,当台湾迈向高龄化社会时,张欣平医师在2008年的博士论文《老人听障之流行病学研究─以台北市社区老人为对象》中,就提出:「听力退化是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据临床观察,自50岁起就开始有听力退化的现象,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有听障的现象。」其后的实证资料也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则听损人口攀升为1/2,可见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困扰。

不要以为只是听不见,没甚么大不了,听力受损常伴随耳鸣、忧郁、晕眩,进一步听力退化更影响失聪者的情绪、人际往来或是社会行为。从照顾上观察,年长者一旦听力受损,相较于一般老年人会增加32%的住院机率,跌倒的风险也增加3倍。

有越来越多研究证明听损老年人罹患阿滋海默症的比率,要比无听损的老年人高达5倍。2017年,24位学者联名刊登在知名医学期刊《刺络针》(The Lancet)上的报告强调:失智症9大风险因子中,名列第一的是45到65岁的听力受损,占9%,超越抽烟的5%、忧郁症的4%。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降低认知衰退与失智风险」准则,就明确指出提供长者助听器,透过定期听力筛检,具有降低失智风险的功能。

听力改善的辅具补贴始终没有纳入台湾选举中的重要政见,彼此互相对骂的候选人要求对方戴上「助听器」,却没有人愿意温柔地为失聪或听障民众戴上,这成为台湾社会长期遭到忽略的议题。加上国内使用助听器民众的比例偏低,不觉得有需要,不知道求助何种管道,或是担心器材太昂贵,都成为重拾听力的障碍。

我的好友小说家张翎之前是听力康复师,在长年执业的经验中,她告诉我,听力受损的恢复要比视力更容易,只是需要专业人员协助,如果需要配戴较为高端的助听设备,或是动手术装置人工电子耳,价格也就较为不斐。在希望家人听见与经济负担的两难下,需要更多讨论与协助才能解决台湾老人家的听损问题。

日前,负责新竹苗栗数位机会中心辅导团的陈哲妮执行长和我分享「DOC 亲善学堂─智能助听好声音」的课程资讯,她邀请了专业的听力师陈虹宇到社区演讲,展示新型的数位智能助听设备,更普及保健知识,从耳朵的结构、听损与健康、听损的鉴定、听损的类型、避免听损以及治疗等层面,一一解释给老人家听,更重要的是不要拖延就医,以免造成听力、神经和大脑的伤害。陈执行长能注意到数位科技在听损上的助益,以创新的「智能助听好声音」课程走入乡间,确实让人感动。

随着数位科技的发达,台湾力倡「数位包容」与「数位平权」的时刻,银发族听力辅具的开发也越来越多样,使用也必然更加亲切与舒适,政府应当努力开展「国家队」研发与生产,降低价格,普及应用。另一方面,政策上能支持听力师到社区为民众进行听力保健的卫教,进步协助听损的老人家鉴定与诊断,以社区的力量协助申请身心障碍的补助,应当可以让更多老人听见孩子的呼唤,身心得以康宁。

(作者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宜兰花莲县数位机会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