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此十等分位,非彼十等分位薪资中位数的再思

我国薪资中位数统计采「十等分位组分界点」,而非「十等分位」,其中玄机多矣。若不明辨,会以为台湾的薪资差距不严重。图/本报资料照片

主计总处日前公布「薪资中位数及分布统计」,不出所料,低于平均薪资(全年总薪资)的上班族比率再度扩大,从2009年试编时61.6%,升至2022年的68.6%,升破7成为期不远矣。何以领不到平均薪资的人愈来愈多,而平均薪资却扶摇直上?原因在于极端高薪族群的薪资成长,鹤立鸡群,而中产阶层,望尘莫及。

这份报告统计了817万名领薪水过日子的上班族,极端高薪人数虽然不多,但对于推升平均薪资,贡献不小。从统计学而言,平均数是最佳统计量,原可以呈现全体的感受,然而由于我国薪资分布右偏的情况日趋严重,以致平均数愈来愈难以反映多数人的实况,为此,政府自2016年起逐年发布薪资中位数,两相对照,以贴近普罗大众的感觉。

依本次公布的统计,十年之间(2013~2022年)平均薪资成长25%,中位数薪资成长仅16.7%,薪资中位数是指全体受雇者排序居中者的薪资,以817万人而言,中位数即排序第408.5万这位,中位数不像平均数,不会受极端高薪者左右,从两者薪资成长的差异可知,十年来中产阶层的薪资成长,远落后于高薪族群。

■「十等分位组分界点」的薪资差距,暗藏玄机

至此,薪资中位数引伸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薪资分布,想想,平均薪资都成长这么厉害了,那么高薪族群譬如前10%、前5%,他们的薪资到底成长多快?这个薪资集中度的变化,极为重要,是以美、欧、日等国的所得分配统计,皆会呈现金字塔顶端的5%,甚至1%的分布情况,尤以欧盟统计局的资料最为详细。

可惜的是,我们这份薪资中位数没有前5%,也没有前1%,就连「十等分位」也只呈现「十等分位组分界点」,不过,此十等分位,非彼十等分位,玄机多矣。

我们来解释一下,以本次纳入统计的817万名受雇者为例,若是「十等分位」薪资差距,是指依薪资由低而高排序,取前10%与后10%相比,前10%系薪资最高的81.7万人的平均薪资。反观,「十等分位组分界点」的薪资差距,指的是第九分界点与第一分界点的薪资差距,第九分界点即第十分位这81.7万人里薪资最低的那一位,也就是第十分位组的下限。同样是第十分位,一个是该分位组的平均数,一个是该分位组的下限,两者之不同,可想而知。

两者会差多少?举个例子,家庭收支调查在2005年以前公布的是「个人所得十等分位组」,2006年以后公布的是「个人所得十等分位组分界点」,对照一下2002年两者的差别,前者的所得差距是9.9倍,后者仅4.6倍,循分界点所估得的所得差距,仅原版的一半。

■还原「十等分位」的薪资差距,才能符合实况

遗憾的是,如今薪资中位数统计,采用了「十等分位组分界点」,而非「十等分位」,因此所估得的去年所得差距仅4.12倍,竟比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6.15倍还要低,若不明辨,会以为台湾的薪资差距不严重,这自然是个误会。由昔日家庭收支调查取「分位数」与「分界点」的经验可知,原版十等分位的薪资差距,必然会比目前公布的4.12倍高出许多,甚至乘以2都有可能。

我们看一下这次媒体的报导,多数写成「最高前10%薪资与最低10%薪资的差距4.12倍」,正确的表达应该是「薪资十等分位组的第九分界点是第一分界点的4.12倍」,然而,如此佶屈聱牙的写法,几人能懂?而大部分媒体的写法,虽易读易懂,却带来错误的领会。主计总处虽无误导之意,但是让国人误解,以为薪资差距不严重,自然也难辞其咎。若不加以改正,年年如此,积非成是,非仅有违事实,也会成为统计史上的笑话。

最简单的改正方式,就是还原「十等分位」的薪资差距,不要再以「组分界点」的薪资差距让外界误会,如此得到的第十分位薪资平均数才称得上极端高薪族群,如此得到的薪资差距也才符合实况。

我们了解,薪资分布的估算不容易,然而,817万名薪资高低都已分成十等分了,既能取得第九分界点的薪资,岂算不出第十分位的薪资平均数?举手之劳而已,如此非仅能免去外界的误解,又能让大家明白薪资集中于高薪族群的情况,一举两得,何乐不为?盼主计总处能思考薪资中位数创编的初衷,充实内容,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千万别让外界再误解「十等分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