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二二八的战斗面

傅云钦

想到台湾的二二八事件,就会联想到犹太人的大浩劫(the Holocaust)。

有关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压迫的报导或戏剧,大多是描写犹太人悲情的一面。我们常常看到的画面是:成群的犹太人在德国纳粹军人的吆喝下,默默地听从命令。他们搬离住处,走在街上,上下火车,进入集中营,然后进入毒气室,像乖顺的绵羊牧人的指挥一样。六百万被屠杀的犹太人,好像没有人反抗。

其实,犹太人不是全无反抗。例如,1943年纳粹想将在波兰华沙的犹太区(ghetto)内残存的五、六万个犹太人强制迁移到集中营。犹太人于是「竹篙菜刀」,负隅顽抗,持续五天。纳粹军队除用砲轰,又用火烧,使七千个犹太人死于战斗,七千人死于火灾之后,才将犹太人缴械。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2003年得奖的电影战地琴人(The Pianist)」,对上述这个犹太人的反抗事件有约略的描述。这是难得一见有提及犹太人反抗的电影。

台湾各界纪念二二八事件也大多是强调悲情的一面,说国民党政府如何可恶,台湾人如何可怜。有人甚至把二二八事件叫做「二二八大屠杀」,就像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大屠杀一样。

有多少台湾人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独派学者有人说一、二万人,也有人说不止,应超过十万人,仿佛不说多一点,不足以证明国民党政府的可恶和台湾人的可怜。

因为独派学者「希望」二二八事件的受难人数越多越「好」,所以统派学者就想尽办法证明受难人数不多。例如统派学者朱浤源在「二二八事件真相还原」一文中说,根据行政院二二八基金会关于受难者家属领取补偿金的统计资料,受难者死亡的是673人,失踪的是174人,伤残及其他情形的是1,237人,总共2,084人。他说:「原来死亡人数这么『少』,若非我积极探访,全国人民都将被蒙蔽。」

朱浤源除了说明受难的台湾人人数,不如一般所说的那么多之外,又说:二二八事件爆发之后,前后有一个星期,政府与全省人民,特别是外省人,成为被批判与殴打的对象。突然出的一大群有组织、有武装、有计划的『暴徒』,迅速在全省串联,并且抢夺军队武器,同时在台北、台中、嘉义高雄凤山等地展开攻击,致使政府人员、军队以及人民伤亡惨重。被劫掠的武器相当的多,财物方面也有重大损失。根据当时各单位事后报给警备司令部的资料,计有470人死亡或失踪,2,131人受伤,总共2,601人。也就是说2月28日开始的短短几天之内,政府及民众被暴徒伤害的,高过后来3月6日之后较长的时间中,政府军『被迫』出兵『平乱』,所造成伤亡的人数云云

假定上述朱浤源提出的数据都正确,这些数据当然会降低国民党政府的罪恶,也降低台湾人民的悲情,似乎对独派较不利。但其实不然。

被压迫的人民一味「唱哭调」,控诉统治者的残暴,并不适当。控诉统治者的残暴,可让世人唾弃暴政,勿重蹈覆辙,固然不是没有意义,但揭发了统治者的残暴,也同时揭发了受压迫者的软弱。贬低统治者,只是「负面宣传」,受压迫者不会因此而变得伟大。受压迫者无辜受难,固然值得同情,但不会因此变成英雄

受压迫者拿要出自己的「牛肉」来!那就是反抗、战斗。

对抗不义,不只是受压迫者的权利,也是义务。面对不义,受压迫者不能一直逆来顺受,必须采取反抗的行动。否则,活着没有尊严,等于丧失灵魂。受压迫者如果都没有人出面反抗,虽然可怜,但也是咎由自取。

因此,我们纪念二二八事件不能一直强调台湾人受害的、悲情的一面。因为那样往往会使我们陷入「台湾人的悲哀」之中,太消极了。我们要有新的价值观。我们要积极的强调台湾人反抗的、战斗的一面。二二八事件应定位为一场抗暴战争。既是战争,哪有一味强调我方的死伤,甚至「希望」我方死伤越多越「好」的道理呢?除了控诉国民党政府杀了多少台湾人之外,我们也要相对的报告台湾人的战果,说台湾人在抗暴中也奋勇战斗,杀了不少国民党政府的人员。没有什么好忌讳的。

国民党政府把二二八事件定位为暴民作乱。有些二二八受难者家属陷在国民党政府的价值观中,声称父兄不是『暴徒』,没有拿武器『叛乱』,被抓纯粹是冤枉的云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冤枉受害,不是好汉,积极反抗,才是英雄。父兄果真拿武器抗暴被抓而受害,他们要引以为荣才对,有什么好否认的呢?

为了表彰抗暴义行,我认为二二八受难补偿金的发放,应分等级。有反抗行动而牺牲的烈士全额补偿,无反抗行动而无辜受害的,减半补偿。

看到统派学者朱浤源的上述报告,说二二八事件中国民党政府的人员的死伤比台湾人多,我不但不泄气,反而为台湾人不做待宰的羔羊,能勇敢抗暴,杀敌不少,而感到安慰。台湾人毕竟不是日治时代的日本人所讥笑的那样,全都爱钱怕死的。

二二八的悲情面,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祖国真面目,让台湾人有所警惕。二二八的战斗面则是一座灯塔,散发「台湾之光」,指引台湾航向独立建国。我们不要忽视了二二八的战斗面。

●傅云钦,律师,建国广场负责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您的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