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育/下一题,XX媒体XXX

文/蔡小育

马习会之后,在媒体圈最火热话题,大概就是记者该怎样提问吧,有人心中有Coco姊,有人心中只有自己,说穿了,就是个人风格不同,一样米养百种人,何况是记者会上的提问风格呢。

重大的记者会上发问,这,绝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你挂上某某报、某某台的记者,就能享有的特权,当然,除非你是某记者联谊会会长,基于彼此的礼仪,通常可以享有第一个发问的特殊待遇,我想这个部分世界各国都一样,没有太多的例外。

那一般的记者,你要如何在众多的媒体,尤其是像台湾,一场国际记者会,至少上百位记者中,如何让主持记者会的发言人点到你,就是门学问了,我也是花了很久的时间,才找到互动的默契。

其实记者没有高低,没有贵贱,到了记者会现场,更没有资不资深大家只在乎你问的问题有没有料,其他都是多余的。记者会,尤其是限定提问次数的记者会,发问的机会更是珍贵,就像你死我活的竞技场,除了表面上的比别人更快,更明显之外,你跟主持人之间的默契与互动,也是决定有没有机会提问的胜败关键

2008年政党轮替后,我也跟着一起换线,跑起总统府条线,当时的资历跟其他人比起来,真的是菜鸟天兵,还记得第一场的记者会上,我从第一题举手到最后一题,主持的发言人就是没有点到我,对当时的我来说,感觉非常挫折,不过我没有选择咆哮、大骂,因为我身上记者证代表的是我的公司,而不是我个人名誉而已。

但是总不能每次记者会我都只能练习举手,没有提问的机会,我们的观众,同样有非常多的问题要问,所以我展开漫长的沟通之旅。利用休假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发言人聊天,或是中午休息的时候,跟他吃饭交换一下意见,我让对方了解,虽然我是代表监督立场,但是我们的疑问、我们的批评,都是言之有理,而且更重要的,好的提问,就算是非常尖锐敏感,只要有充分足够的准备,反而更能够达到说明释疑的效果

毕竟你的问题再重要,没有人回答也是枉然!

接下来的每一场大型记者会,甚至是一般的记者会,我也会事前做好准备,想好一些我觉得重要而且必要的题目,甚至提前让对方知道我的问题,让他们了解,我做好准备,当我拿起麦克风,问出的问题绝对不是无关痛痒,而是电视前的观众,心里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于是,慢慢的,我开始在记者会的后段,可以听到主持的发言人,喊到我的名字,然后每一次的记者会后,我会跟现场的资深同业、我的同事、我的长官,讨论问题的好或坏,有没有问到核心,有没有问出内容,提问有没有意义

慢慢地,每次的大型记者会,我开始知道,只要我举手,很有机会叫到我的名字,就算我每次提问的问题,几乎都是尖锐又带有陷阱,但是发言人们还是会点我发问。

有一次我开玩笑地问他们,你们这么勇敢点我,不怕我问了让你们难堪的问题?某发言人笑笑地说,虽然你对我们深具敌意,而且总是不怀好意,不过你的问题都是合理而必需的,况且我们也需要反对监督的声音

记者跟记者会主持人之间,就像是对赌,我举手赌的是提问有内容有深度,你点我发问赌的是借由我的问题,你们可以有更多解释说明的机会,所以好的提问,可以共创双赢,而这是一门学问。

所以,不是举手,就会有机会发问,你有举手发问的权利,他有点你提问的自由,这一切,不是你挂上记者证,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作者蔡小育,资深媒体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