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双周刊/政界独董一箩筐 假独立真门神?
文/黄靖萱
卸任官员里至少有58位都摇身成为企业独董,更有10位现任、前任立委坐镇企业董事,企业为什么爱找有过官场经验的人?他们真如外界质疑的担任「门神」功能吗?
「我很确定我不是门神,」前行政院副院长林信义说,自从离开政府部门,过了公务人员旋转门条款后,至少有二十家企业找上门,邀请他担任独董,「但我相当挑哦!」精挑细选下,目前林信义是信义房屋、玉山金控两家在国内公司治理居领导地位的公司独董。
他强调,企业借助他的专业和经验,他所提的意见方向公司会参考、采纳,互动起来才有意思,也才能做得心安理得。「如果不能发挥我就不做了,不然一旦公司有问题,我的credit也会完蛋。」
在企业界四十年,又在政府部门任高级官员四年多,还兼过课,当过工研院董事长,产官学研的历练完整,像林信义这种人才在台湾确实不多,因此成为企业争相邀请的热门独董。
但其实规格条件不需要这么高,只要有「官」场的经历,对企业来说,就已经是相当完美的独董人选了。「像做过财政、经济部长,又了解企业运作的这种人,好得不得了,」一位也担任多家独董的专业人士分析,因为这种人才能身兼独董及「企业顾问」,光是提醒企业主跟政府打交道时应注意的事项,就是很大的贡献了。
五十八位卸任高官兼独董负有「企业顾问」使命
根据《财讯》双周刊独家调查,光是上市公司里的独董,曾担任过政府部门的部长、次长、主委、署长、局长或副座位置的人,最少就有58位(含前文125位卸任官员)。
包括曾官拜行政院副院长的徐立德及林信义。官阶再往下,则以财经部会体系出身的官员最为抢手,如前财政部长林振国是宏达电独董,而民进党政府时期6位财政部长,除了最后一任何志钦外,其他5位部长包括吕桔诚、林全、李庸三、许嘉栋和颜庆章都拥有独董的身分。
前经济部长,则有江丙坤、王志刚、何美玥、陈瑞隆及林义夫等五位担任企业独董。
多位卸任官员都分析,在中央政府部门历练过的官员,看到的面向会较许多只钻营在自己企业领域的企业主广,尤其能接触到国际事务或是产业企业的单位,看过很多企业成功、失败案例,也有一套危机管理的方式。
像王志刚,虽是学者出身,但在政坛也超过20年,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在官场上灵活的危机处理,以及与工商界人士的互动良好。还曾被高清愿称赞是很对工商界胃口的官员。因此离开政坛后,现在也是三家公司的独董。
但比起经济部,财政部的卸任官员显然更受欢迎,连次长、赋税署官员,甚至是地方国税局官员都被网罗到董事会里,显见赋税对于企业的困扰颇大,有了「专家」在董事会里,对于如何合法「节税」,在三不五时被要求补税时,如何用政府能接受的语言申诉,合理防卫企业利益,都有实质的帮助。
一位证券交易单位的高层分析,「其实从扁政府开始,许多部长连位置都还没坐暖就被换掉,这些官员多如过江之鲫,他们总是希望还能发挥一些角色及功能。」
但其中,最令大家不解的,就算是从经济部基层出身的陈瑞隆了。他除了台塑集团的台化外,还担任今年前三季亏九亿元的太阳能厂益通的独董,更是去年发生经营权争议的中石化独董,此外,他去年底还接替黄崇仁担任力晶董事长,连续几个动向都令人跌破眼镜。(本文节录自438期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