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静电电到」藏6警讯!医示警:小心糖尿病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会被静电电到,这除了和人体、物品电荷有关,也可能和健康状态息息相关。(示意图/ Shutterstock)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会被静电电到,这除了和人体、物品电荷有关,也可能和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大湾健全诊所家医科王威杰医师提醒留意是否身体缺水或有疾病在身,并教6招避免静电。

●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王威杰医师表示,不论是人体或物品、绝缘体或导电体都有各自的带电倾向,称为「静电序列」,不同物体间出现接触、摩擦、分离这三种「起电」情况,就有可能带电。如果人跟物体带不同电荷,在接触瞬间会产生静电,让人感觉到被电到,甚至产生火花。

●导电、不导电,都易产生静电?

「蓄电太多」是关键:

导体例如金属或人体,在「起电」后,由于可传导的特性,在累积电荷的过程倘若有「接地」,可能伴随不断传导电荷至地面,因此不易持续带有电荷,接触其他带电物时,静电就会较微弱而无所察觉。当干燥或绝缘体等无法导电、难以导电的情况,会难以放电,也会容易累积较高电荷而在接触其他带电物后产生静电。

金属门把、手扶梯易静电?

举例来说,金属门把和门在旋转时极易摩擦起电累积电荷,如果没有接地引导累积的电荷会很可观。手扶梯把手则为橡胶,为绝缘体不易导电也不易放电,慢慢累积的电荷不容小觑。两者都会在电荷和人体相差够大时产生静电。

干冷环境容易静电?

例如干冷的冬天或办公室,因为电不易传导。电的传导包括空气中的水分子,潮湿易传导,干冷则不易传导、也不易放电,就相较容易累积,碰到例如金属门把时也就更容易产生静电。

为什么我被电到、但他没事?

在同一个环境下,有人容易产生静电,有人则不会,这除了和人体、物品带电不同,也和衣物材质、正在做的事情有关。例如同样是接触金属门把,A是直接接触,B在接触前无意间手先碰了墙,此时A就较容易产生静电,B则接地将电传导出去不易产生静电。

●常被静电电到是健康警讯?医:留意缺水或疾病可能。

静电体质是疲劳?缺氧?

医学上许多学者认为,身体处于疲倦或缺氧的状态容易产生静电,因此也有一说「当身体常常产生静电,需留意自己是否正处于慢性疲劳。」。

留意健康警讯:

不过王威杰医师则认为,主要还是与身体是否干燥有关,例如大面积烧烫伤,或是饮水不足、年纪大而皮肤干燥、呕吐腹泻、急性肠胃炎、糖尿病或其他疾病而尿多或血液浓稠等身体缺水,这类情况身体水分就会较为不够,电荷也就不容易传导、容易累积,相较容易产生静电。

日久后续影响:

不论是身体缺氧、疲倦、缺水、疾病,日久都容易因血液浓稠而提升三高、糖尿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中风、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若经常容易产生静电,除了端看环境和物品以外,建议可检视自己是否长期有上述问题。

●医教6招有助减少静电!留意身体健康,但不要乱补。

日常改善静电:

王威杰医师表示,静电虽然一般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时不时被吓一下也让人困扰,同时也得留意健康。建议除了前述检视自己的身体状态、健康检查、多补充水分、皮肤保湿以外,日常也可以避免较容易起电的衣物,例如毛衣。

开门前事先准备:

在开门接触金属门把前,可先碰触墙壁或地板等物,让自己身上的电荷先放出,如此也可以降低静电发生率。又或者直接推门避免接触门把。也可以使用钥匙等物品,先接触门把让静电发生在物品上,再开门。

改变静电环境:

另外,环境中也可以用加湿器使环境湿度提升,让电荷可以从人体或物品传导分散至各处,如此便可以避免累积电荷,降低静电的发生率。

●静电体质应多补充营养?医:别乱补

网路上也有不少资讯表示,静电是缺乏某种营养所致,应多补充各类营养,常见如补铁、维生素C等。对此王威杰医师提醒,网路上的资讯还是要记得看出处来源。而若是医师、营养师的观点,虽各医学、科学家看法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营养都不建议随意乱补。

举例来说,若是维生素C这样日常必须且为水溶性的营养倒无妨,无意间补太多,多余的会从尿液排出。但若是补铁,人体在没有缺铁的情况下摄取过量,反而会出现「血铁沉积症」而伤害器官。因此若要补充营养,建议在此之前还是先经过医师检查,或与药师、营养师等咨询,确认自己是否有缺乏营养再进行补充为佳。

文章来源:本文由《今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