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灵异传说背后 《通灵少女》导演陈和榆赢公式
文:林奇伯图片来源:廖祐玱
电视台经营困难,海外市场关卡阻碍,台湾电视戏剧能量愈走愈凄迷,其中尤以有「偶像剧摇篮」美誉的三立电视台近来大幅裁员、减少制作量,最可看出大环境的瓶颈。
然而,就在行到水穷处,繁华似乎已过之时,台湾却有一股新生的戏剧能量崛起。先是由公共电视台的「学生剧展」打开契机,紧接着资深导演王小棣带领本土新生代制作团队,推出一出又一出的「植剧场」电视影集,捧红超过20位年轻偶像演员,补齐了台湾忧郁多年的「明星断层」。
不断累积、酝酿,这波戏剧新生能量的新高峰,在今年4月终于到来。HBO首次与台湾合制的电视影集《通灵少女》收视率连连告捷,站上全台戏剧节目冠军,紧紧抓住观众目光。同时也因HBO同时向亚洲其他23个国家播放,这部充满台湾民间信仰神秘气息的影集,竟因为生活化十足的表现方式,轻易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藩篱,引起热烈回响。
其实,上述节目的制作成本都不高,HBO更对投资金额三缄其口。但据工作人员私下透露,《通灵少女》单集制作费甚至远低于公视一般剧集。可见,资本环境不只尚未好转,甚至更加艰难。但台湾新生世代的创意能量,硬是可以在窘迫到极点时,开出一朵璀璨的花来。
「好题材+深提问+再沉淀=触动人心」。
这个公式有别于过去「ON档戏」边拍边播的粗糙作风,而是深受当代艺术创作思维的影响,先有论述与主张,再决定表现技法,最后精致推出,所以才每每有惊艳人心之处,让电视台像个大众艺术馆。
这些新世代影视工作者,都是台湾戏剧艺术高教体系逐步成熟下,训练出的全方位人才,并且成长于数位化大举降临之际,善于掌握自己最熟悉的「影像语汇」,以聪明与世故的方式表达出来。
许多媒体报导都提到,陈和榆并非特别着迷于「通灵」,之所以展开相关研究,全是因为就读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期间,指导教授何平要学生们去翻阅《苹果日报》上描写平凡人特殊人生的『人间异语』专栏,选择一个有感觉的真实故事,改编成短片。
陈和榆此时才被专栏中一个灵媒少女「索非亚」的故事吸引,进一步联系采访,相谈甚欢,结为好友后,刺激了自己对台湾泛灵论宗教信仰的深度研究兴趣。最后,索非亚的故事被拍成短片《神算》,也就是《通灵少女》的原型。
从短片到长篇影集,《通灵少女》共蹲点了4年多,陈和榆花了相当多时间进行议题田野调查,颇有侯孝贤和李安每拍一部电影,就要酝酿和研究数年的耐力与架式。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Cheers》200期】
【本文由Cheers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陈玉珊:放弃最简单,坚持最难
■李安:他的奇特,就是他的纯真
■魏德圣:把未来做好,别去回顾过去哪里没做好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Cheers杂志网站》。
※本文由Cheers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