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屁股易致癌? 专家危「鸡」解密

公鸡问母鸡:「我们的屁股很可怕吗?」(陈志东摄)

网路疯传鸡屁股、鸡脖子与鸡翅膀有危害,专家说:「胡扯!」(陈志东摄)

网路疯传鸡屁股、鸡脖子与鸡翅膀有危害,专家说:「胡扯!」(陈志东摄)

网路上三不五时就会流传:「现代鸡都打生长激素与抗生素,这些成分会累积在鸡脖、鸡脚、鸡翅膀与鸡屁股,多吃会致癌。」对此一言论,专家的回答简单明了:「胡扯!」

拥有美国康乃尔大学动物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农业标准学会理事长的王淑音说:「实验室里1毫克高纯度的生长激素就要美金1万元,就算再怎么稀释,成本也远高于鸡价,根本不可能帮鸡打生长激素。」

王淑音表示,确实要帮鸡做皮下注射,一定是打脖子,要帮鸡做肌肉注射,一定是打翅膀,「但有帮鸡打针的必要吗?」现代鸡只之所以生长快速少病害,主要关键在于品种改良、饲料改进与饲养环境改善。预防性的抗生素,美国明年开始会禁打,台湾还没规范,但没有鸡农那么闲,没事去帮鸡一只只打针,那得花多少人力成本?治疗性的抗生素则一定要用,但通常会以投入饲料或饮水方式进行,且一定会重视停药期,至于生长激素,「别闹了!」

随着中元普渡将至,祭拜好兄弟鸡只需求提升,专门从事网路大数据分析的意蓝资讯也发现近年网路不停流传鸡只抗生素、鸡屁股致癌等言论,因此邀请王淑音博士,以及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学系韩柏柽教授、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陈俊荣教授等专家一起为大家解惑。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陈俊荣教授,针对台湾网友疯传的5大网路危「鸡」疑云,进行公开解密,并教导消费者五招「好鸡选择术」。

一、认明产地标示:选购鸡只的同时须认明产地标示,除能辨别鸡只好坏,若有若方可溯源;二、选择本地生产:台湾鸡只的畜养技术与欧洲已不相上下,支持本地产不但兼顾在地消费更缩短食物里程;三、安全监控系统:现在许多场在饲养、电宰等过程皆设有安全管控系统,可防止禁药、药物残留等风险;四、溯源管理:随食安议题越来越多,现在越来越多大场皆更着重源头管理,故消费者选购时也可留意是否为「履历鸡肉」。五、品牌保证:若消费者担心不知道怎么辨别,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选购品牌鸡肉,政府的把关稽查不但较严格,若有任何问题发生时也不怕求偿无门!

专家们表示,目前网路流传的这些言论没有根据,也提不出所谓致癌物究竟为何,事实上任何单一食品只要不过量,都不需太过担心,只要认清产地标示,挑选有CAS或产销履历等认证的,通常都没问题,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别把自己吃太胖。根据统计,目前全台湾每天销售的炸鸡排高达25万份,以每份厚度2公分计算,平均一天就要吃掉超过10座台北101高度的鸡排,「太肥了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