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忆往 见证文坛历史

近年许多资深作家著书回忆往事,为台湾现代文学的早期发展,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图画。除了郑树森结缘两地台港文坛琐忆》,还有尉天骢出版《回首我们的时代》、隐地《遗忘与备忘:文学年记(一九四九~二○○九)》、陈芳明的《昨夜雪深几许》和季季《行走的树》等书。

尉天骢《回首我们的时代》怀念廿三位师长友人笔下可以见到杨逵的坚忍与温暖、王梦鸥的谆谆教诲、聂华苓的悲怆,以及与同辈文友黄春明陈映真叶笛唐文标王祯和的相交点滴,真挚感人

隐地以庞大资料基础撰写六十年文学记事《遗忘与备忘:文学年记(一九四九~二○○九)》。陈芳明的《昨夜雪深几许》以感性笔调记述在他生命影响重大的人物,如余光中、尉天骢、隐地、陈映真等人。季季《行走的树》以自己的生命历程与文坛经历交织,并串连台湾艺文界重要事件与人物记事,书中回忆涉及「民主台湾同盟」案的画家吴耀忠、涉及密告杨蔚等人,为时代的伤痕留下感人的印记

这些作品不论是个人追忆或资料补注,都为台湾文学写下历史作者及他们回忆的人物,都是一九五○至八○年代之间活跃文化界的世代,在文化艺术上都是台湾现代主义运动先驱,包括纪弦何欣姚一苇刘国松、陈映真,以及黄春明、白先勇、尉天骢、王文兴、痖弦、洛夫、施叔青等人。

在历史长流中,这些人因理念不同起论战,或走向了不同路线的文学之途。如一九六○年创刊的《现代文学》以引进西方现代主义为主;后来的《文学季刊》则走不同路线,郑树森认为其「较为写实、乡土」。但郑树森也强调,如今回顾,「当年大家都不讲究派别、社群起码从我这个侨生来看,没外省、本省之别,也没有本地、外地之别。」他跟当时以外省人背景为主的晨钟、本省背景的环宇两家出版社,都相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