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财政赤字货币化 马骏:没有必要

何谓财政赤字货币

市场近期关注大陆是否会继续放宽货币政策,或改采「财政赤字货币化」。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上述作法意味着政府部门的债务不需要偿还,等同放弃政府财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将增加长期经济金融风险,没有实行的必要。

全球疫情冲击下,市场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的呼声愈加强烈。马骏17日在人行旗下的「金融时报撰文解释,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向市场发债)的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印钱」来融资。由此来看,这些卖给人行的债非但不需要还,政府实际上也不需要付利息,即使要付利息也可以再从人行借钱来付。

他续称,从中长期来看,若人行被迫为赤字提供大规模融资,可能会导致通膨预期升温,也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一旦建立赤字货币化机制,等于反过来鼓励财政过度举债,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信心危机,亦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恶化和增长潜力下降。

马骏指出,虽然疫情对大陆经济和财政收支造成短期的冲击,但2020年第二季经济复苏态势已相当明显,财政收支情况也逐步好转,即使2020年较2019年发行更多国债,但规模不会太离谱,完全可以在现有架构有序进行,例如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设计某些向银行定向提供流动性,以支持购买新发国债的机制等。

新浪财经报导,前人行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17日也撰文建议,不应该透过人行增发货币持有政府债券。更好的作法,应该是让社会资金在一级市场买入政府债券,如果市场流动性有问题,则人行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提供流动性。

她称,大陆的高储蓄率,也让市场容纳政府债券仍有充足余地。据统计,2019年末,政府债券总规模达人民币37.2兆元,银行持有81%,占银行资产余额的13.9%。由此来看,市场增持政府债券仍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