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琉球文化到台湾文化

冲绳县推选「琉球国王与王妃」,重现琉球王朝恭迎中国册封使的仪式。(图/取自日本新闻网

新石

最近去了趟「冲绳」,体验日本当地的亚热带风情

说冲绳是「日本」,它以前又是一个叫「琉球」的国家,一直到明治天皇时期才收归日本,所以台湾去的导游带我们去的第一站居然是孔庙,顺便说明了中国科举制度、儒家文化对于这个地方影响

除此之外,这边看不到一些中国文化的遗迹,整洁的都市、尊重行人的驾驶、受保护的树木古迹,这样的人文景观和日本又没什么两样。

在这边我比较好奇的是,一个深受汉文化和日本文化影响的地方,在比重上如何去调配平均,以致于在融合发展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我所谓的特色是一种爱乡环保的坚持,这个地方没有会污染的工业,可是因此一些民生物资得仰赖日本本岛进口,这当然会造成一些不方便,而这样的不方便体现在找饮水机这件事上,我在冲绳没看到太多的饮水机,因为水龙头一开的生水就可以生饮

▼冲绳可以看到「石敢当」。(图/记者游琁如摄)

感觉上这边坚持的是一种长远的利益,一种和自然环境共生,浑然一体的生活态度,对于城市中的树木一样予以保护尊重,行人当然就更不用讲了,车子行在马路上,当行人要过马路时完全没有压迫感,一方面车行不快,循着某种律动,一方面尊重礼让,让人感觉自在放心。

我和同行的一个朋友谈了一下我初步的观察,然后联想到资源问题,汉文化的资源观因为人口多,所以得用抢的,然后赢者全拿,输者全无,这勉强称为因为土地而产生的「大陆性格」,至于「冲绳」因为靠海,境内土地贫瘠,当「不与五谷争地」的「甘薯」从「吕宋岛」,辗转由中国输入当时的「琉球」时,可以想见当时的居民是多么高兴。可是渔获和贸易毕竟才是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在海面上讨生活,不可能圈地为王、资源独占,所以势必得要合理分配资源,让大家都能活得下去,这样的海洋性格或许是琉球文化,甚至日本文化的历史渊源。

因为人口众多,资源显得不足,所以大家必须得用抢的才能得到资源,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一味向外扩张,战争末期战况吃紧时粮食不足,所以采取分配方式,感觉上大家都吃不饱,可是至少有吃不会饿死,对照到汉文化的思维,一般的天灾荒年,路上饿殍遍地,商人还是继续囤积居奇,让手中的资源卖个好价钱,如果前面叫「分配」,这边就叫「独享」,这两种思维衍生出来的,或许就是两种文化上差异所在。

中国历史表面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争战杀戮是历史常态,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争夺那个最大的资源所在,也就是皇权皇位,这个皇位不能用讲的,只能用抢的,不管任何人,那怕是阿猫阿狗,只要登上这个皇位就能号令天下,什么珍奇古玩、绝世美女,不管在谁的家里,现在都变成这个皇位所有人的禁脔,所以每个人都想登上那最高的位置,不断的胜出,然后成王败寇,将成功和失败对立分别出来,成为两个阶级,如果从这个观点来思考汉文化的社会,不是就可以看出端倪吗?

台湾一直摆荡在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不可讳言的,日本的现代化建设,替台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它的殖民心态则是让人不敢恭维,至于中国文化的封建保守也让台湾历经了好几十年才看到民主自由曙光,如何取长补短?倒是可以参考一下琉球。

台湾应该是属于海洋性格,对于资源、环境的看法不应该局限于中国文化的看法,资源可以合理分配,不一定要独享,可以和环境融为一体,不必对立,最深远的利益应该是和环境一起永续生存,而不是除了人类,其他闪边,甚至灭亡。

我还是觉得教育的方向很重要,如何让人从小所受的教育,第一件事是认识自己这个人,第二件事是和其他人的关系,第三件事是和环境的关系,这些和自己切身相关的基要问题要比一大堆网路上一查即得的知识要重要,当每个人都了解自己、认识别人,也能理解这个世界时,他就能清楚掌握到自己的定位,这样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少了一些乱闯乱撞,以致于影响别人的人?

有一件事附带一提,我在冲绳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其实是当地人把包包放在位置上,然后去上厕所,这除了显现当地的治安很好以外,也显现了对于环境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或许才是台湾现阶段最欠缺的东西吧!

●作者新石,宜兰,国小教师。简介表示,这个世界应该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过文字写出来,只要大家相信这个闲居偶得的一点小小观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这个世界就会慢 慢改变,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变世界,至于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充满想像浪漫的读书人,似乎是嬉笑怒骂,却是虎啸龙吟,如果以诗来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亩间、前尘往事在眼前、风流潇洒不敢问、特立独行一片天!」。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