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开的锁 气候峰会周五落幕 三大分歧仍难解
▲法国三巨头衷心希望巴黎气候峰会能圆满达成协议。从右至左分别是环境及能源部长贺雅尔、总统欧兰德及大会主席法毕士。(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巴黎气候峰会定周五(11日)闭幕。与会代表周三起不分昼夜,加速谈判进程。法国外交部长、大会主席法毕士(Laurent Fabius)希望一改过去的「加班」的习惯,能准时「收工」,但会议最后两天仍存在着行动力、资金、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三大分歧。
这场为期两周的会议,目标是在法国时间周五晚提出最终协议。但法国总统欧兰德表示谈判「仍面临困境」,尤其是资金方面。中国代表认为谈判很可能加班,可能要延到周六才能达成协议。
目前各国需要解决三大分歧。「行动力」的争议在于: 跟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本世纪全球升温究竟应限制在「摄氏2度」还是「1.5度」以下?
不久前各国广泛认同的谈判前提仍是摄氏2度,但最近两天欧盟及小岛国家开始频繁推动「1.5度」这个目标,美国也加入其中,成立一个名为「更高目标」的团体,并呼吁其他国家加入。为谈判带来变数。
与此同时,已开发国家如何兑现旧的「賖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迹象。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G77)+中国」集团指出,现有协议并未就已开发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作出足够安排。
已开发国家曾在哥本哈根会议中承诺: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因应气候变化,但至今仍未提出保证筹到这笔钱的方法,而发展中国家甚至希望承诺的金额在未来还可以加码。
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不满在于「区别」。一名谈判代表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应该落实在协中的每一方面,而非仅仅在前言中轻轻带过。富裕国家认为:全球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发展中的经济体,因此坚持他们应加大减排力度。发展中国家则坚持他们不应因为被迫减排太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