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患者年龄层下降!医师曝6大原因
▲近年来大肠癌患者的年龄层逐渐下降,医师曝6原因。(示意图/ETtoday资料照)
记者柯振中/综合报导
大肠癌有10多年是发生人数第一位的癌症,近年来患者的年龄层也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对此,肾脏科医师王介立引用国外的文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6大原因,指称这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王介立在脸书上分享,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大肠癌发生年龄正在逐渐下降,其中2022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发表的综论文章,就分析了主要6种原因。原因分别如下:
一、生活型态与饮食习惯的转变: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普遍受「西方化」的饮食模式影响,例如高红肉、高加工食品、精致糖类、含糖饮料摄取增加,且全谷物、富含植物性纤维的比例相对下降,可能干扰肠道菌相(gut microbiome),导致慢性发炎、促进肿瘤生长的环境。
二、肥胖与久坐行为的盛行:肥胖与久坐行为在年轻人中的提升,同样被认为与早发型大肠癌的增加有关。肥胖可能透过代谢、贺尔蒙和肠道菌相的改变,提升罹癌风险。
三、肠道菌相失衡:饮食与生活型态的因素,会改变肠道菌相组成,增加有害菌并减少有益菌,使得直肠黏膜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态,进而提高早期产生肿瘤的机会。
四、遗传因素与家族史:虽多数早发性大肠癌为散发病例(并非明确遗传突变引起),但整体来说,年轻患者中具有遗传性大肠癌症候群(如Lynch症候群)的比例较年长患者高。即便如此,家族史并非所有早发病例的主因,仍有许多为无明确家族史的年轻病例。
五、早期筛检与诊断盲区:传统上,大肠癌筛检建议在 50岁后开始,因此许多年轻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延误就医而在较晚期才被诊断出。此外,许多年轻人缺乏固定的家庭医师、保险与筛检资源,往往导致诊断延迟和病程进展。
六、临床特征与诊断困难:年轻患者往往在左侧结肠(尤其是直肠)出现肿瘤,并常以出血、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呈现,这些症状常被误判为良性问题(如痔疮、肠躁症)而延误诊断。
王介立总结,早发性大肠癌的增加,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包含现代饮食与生活模式的改变、肥胖的盛行、肠道菌相失衡,以及既有筛检政策的年龄限制。未来公共卫生与临床策略,应更积极推动生活型态改善、提升年轻族群症状的警觉性,并适度调降筛检起始年龄,以及加强遗传咨询与测试,以因应全球性的新兴趋势。